安徽商报
2022年04月28日
美丽安徽
第14版:

留学生返乡甘当“庄稼汉”

潜山市黄铺村从“负债村”变身“明星村”

在上海打拼多年的韩国留学生黄太如今成了地道的“庄稼汉”。在风景秀丽的潜山市黄铺村蓝莓园里,经常能看到他戴着草帽,穿着沾满泥土的球鞋,熟练地和乡亲一起劳作的身影。

“是老家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选择了回乡创业。”黄太说,2016年他投资数百万元,通过村里流转了207亩土地种植蓝莓,产品主要销往江浙地区。

“负债村”变成了“明星村”

位于天柱山脚下的黄铺村,2005年由分属3个乡镇的3个村合并而成,并村之初,是一个人心涣散、负债累累的“问题村”。“黄铺是个泥巴冈,泥土板结禾不长;三天不雨苗发黄,下点急雨遍地浆;走路略微有疏忽,必定跌倒滚泥浆。”这是黄铺村曾经广为流传的民谣,反映出黄铺村水源缺乏,农业生产条件恶劣。

如今,“脏乱差”变成了“绿净美”。一排排房屋错落有致,“彩虹道”串联整个村庄,道路两旁树木郁郁葱葱,整个村庄干净整洁、生态宜居。全村现已建成18个美丽乡村示范点,覆盖了2/3的自然村落,黄铺村列入住建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培训基地,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国幸福村、国家生态村。

“负债村”变成了“富裕村”。2020年,黄埔村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520万元、村集体资产发展到6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万元,成为潜山发展“第一村”。

“泥巴岗”变成了“聚宝盆”。小老松换成了花果树,泥巴岗打造成了经济林,绿色产业向全村各个角落延伸,村集体发展了1000亩花卉苗木、2500多亩油茶、1700亩优质水稻,引进20余家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桑葚、蓝莓、瓜蒌、葡萄等特色产业,实现了“四季有花、四季有果”。

“旧习惯”变成了“新风尚”。推行“五议三公开两参与”工作法,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理事会全程参与。多元自治让老百姓主人翁意识强了,荣誉感和自豪感也增了,干群之间的摩擦少了,群众把自己的心气儿捋顺了。

留学生甘当返乡能人

和回乡创业的留学生黄太一样,42岁的郝加福,现在也成了黄铺村的返乡能人。

一直在深圳创业的他每次回家探亲都惊喜不断,家乡环境越来越美,营商环境也越来越好。2018年,郝加福入驻黄埔村农民工返乡创业园,投资成立了潜山福胜服饰厂,甚至将家也搬回了老家。

经过几年来的建设,如今,黄埔村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已成为返乡能人创业就业的一处好港湾。

“我们这个创业园目前入驻企业10家,带动本村及周边村庄老百姓400多人就业,她们在家门口上班,既照顾了家庭,又增加了收入,更获得了幸福。”黄埔村农民工返乡创业园负责人李先胜告诉记者。

该村的发展之路,不仅村集体、大户通过产业发展实现了收益,同时有效带动了老百姓就业和增收致富。在发展过程中,黄铺村老百姓实现了土地流转收益、基地就业收益、外出务工收益、自主创业收益、乡村旅游收益、村集体公司增值收益等。

近年来,黄铺村通过不断的探索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党建引领、村社一体、村企共建、多方共赢”的发展思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有效盘活农村各类资源,发掘乡村多功能价值,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村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2.6万元,切实让老百姓过上了稳定的幸福美好生活。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乔剑

安徽商报社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镜像  
2022-04-28 潜山市黄铺村从“负债村”变身“明星村” 2 2 安徽商报 c901366.html 1 留学生返乡甘当“庄稼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