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创造辉煌。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可能不在传统意义的三百六十行里,但他们的工作又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又或充满新鲜和趣味……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后,安徽商报融媒体将聚焦一些特色工作,带您一起感受不同职业人的故事。
五一假期即将到来,提起节假日的超人气场所,合肥野生动物园必然榜上有名,其灵长区的小家伙们更是自带流量。比国宝大熊猫数量还稀少的天行长臂猿、可爱灵活的松鼠猴、屁股像仙桃的阿拉伯狒狒、媲美《猩球崛起》主角的黑猩猩……在游客们快乐玩耍的时候,估计很少会有人关注为这些动物们操碎心的饲养员们。今天,就跟随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一起去探秘合肥野生动物园灵长类动物饲养员贾洪超的“猴爹”生活。
幸福!相处久了就像家人
贾洪超来自河南,很早之前从事建筑工程、运输之类的工作,后来误打误撞成为一名饲养员。“早先在逍遥津动物园主要负责饲养爬行类动物,后来动物园搬迁至大蜀山,主要负责饲养灵长类动物。”贾洪超告诉记者,他目前负责饲养的灵长类动物主要有长臂猿、阿拉伯狒狒、黑猩猩、松鼠猴、环尾狐猴等。
每天一上岗,贾洪超就开始陆续“看望”这些小家伙们。“先观察动物及笼舍状况,确保无异常后,再喂食、打扫卫生……”虽然每天的工作很规律,但要想把这些小家伙们伺候好了并不是容易的事。贾洪超告诉记者,动物们不会说话,只能通过仔细观察它们,才能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健康状况。除此之外,饲养员们还要根据季节给它们打造合适的食谱。
“以松鼠猴和环尾狐猴为例,它们夏天最喜欢水果冰和切碎了的水果拼盘(主要包括香蕉、梨子、苹果、蜜瓜等),而到了冬天,就要给它们加点牛肉,补充营养。”为了让小动物们过得舒坦,贾洪超在夏天还会给它们准备一些大冰块,让它们在冰块边上凉快凉快。黑猩猩在室内活动,不但有冰块当玩具,还有26℃左右的“空调福利”……可能是被贾洪超无微不至的关怀感动,这些小家伙们一看到他来了,都会很热情地跑到他身边套近乎、撒个娇。贾洪超很享受这种“亲昵的幸福”,“感觉和它们相处久了,就像家人一样。”
在贾洪超印象中,照顾大熊猫“亮亮”的起居生活是最精细的。“毕竟是国宝,饲养员们都是打着十二分精神去照顾它,用‘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据其透露,给大熊猫喂食既不能多也不能少,每天还要多频次投喂。“就连大熊猫排出的粪便,每天都要称一称,并以此来推断它的健康情况。”
惊险!和“死神”擦肩而过
不过,动物毕竟是动物,再贴心的饲养员也难免会遭到动物们的攻击。贾洪超此前在逍遥津公园负责饲养爬行类动物时,曾被蝮蛇咬到了手。“当时整个胳膊又肿又紫,必须在一天之内弄到血清,不然就没命了。”好在后来从江苏南通找到了血清,贾洪超有惊无险地闯过了一关。
自合肥野生动物园松鼠猴馆建成起,贾洪超就成了这群小家伙们的饲养员。“别看这些小家伙们长得很可爱,又比较瘦小,可是每年一到春天的发情期,就特别难对付,十分敏感、好斗。”据贾洪超透露,此前曾有一只因为争夺“猴王”宝座而战败的松鼠猴受伤流血不止。正当他好心将其抱出来请兽医疗伤时,突然战胜者出现了,“这只受伤的松鼠猴立马‘翻脸不认人’,狠狠地朝我的手上咬了下去。”
不过,这个小插曲并没有影响贾洪超对松鼠猴的喜爱,甚至比以前更用心地呵护。为了让松鼠猴等从热带地区来的动物们能在合肥安稳过冬,他多次放弃了回河南老家过春节的机会,主动留下来照顾它们的起居。合肥野生动物园的松鼠猴家族也在他的照顾下逐渐壮大,从一开始的每年仅繁殖5只幼仔,到后来每年繁殖10多只幼崽,甚至多次向扬州动物园、泰州动物园等地输出松鼠猴。
就在松鼠猴家族风生水起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让这个家族成员锐减。“作为一个饲养员,最难过的就是面对自己饲养的动物的死亡。”贾洪超没有气馁,通过给笼舍铺地毯等方式,降低了松鼠猴的病死率。考虑到松鼠猴数量一旦太大,容易发生打斗等情况造成伤亡,贾洪超又提出分群饲养,最终让这个家族恢复了生机。
遗憾!它可能要孤独终老了
去年底,合肥野生动物园的“森林体操王子”家族迎来了一只小白颊长臂猿。看似平平无奇的小事背后却有一件比较神奇的事——贾洪超第N次掐准了灵长类动物的预产期,早早做好了各项准备,有条不紊地迎接长臂猿宝宝的到来。
“大家都知道,通过各种科学手段,医生可以推算出人的预产期。但对动物而言,这预产期的推算太难了。”据合肥野生动物园的专家透露,要想掐准动物的预产期,除了要掌握与动物相关的各种知识,更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摸索观察记录,“但最终也未必能成为‘神算子’。”不过,当了几十年饲养员的贾洪超成功了。
被同事称为“神算子”的贾洪超,不但可以很精准地算出灵长类动物的预产期,对于这些动物育仔期间的突发状况也能应对自如。“此前,动物园里的狒狒繁殖成功率不高。通过观察发现,狒狒有抢仔的行为,容易造成小狒狒死亡。于是,我们后期就会把狒狒母子和其他狒狒隔离开。”前些年,园里的阿拉伯狒狒生了一只小狒狒,趁着母狒狒产后虚弱,其他狒狒就抢走了小狒狒。就在小狒狒奄奄一息之际,贾洪超果断出手救出了小狒狒,进行人工饲养,并给它取名“馒头”。
“比养孩子难多了。养孩子至少还能问问人,但养小狒狒压根没参考资料。”最初喂奶粉,小狒狒吃得少,贾洪超担心饿着它,就增加喂食频次,“差不多每三小时就要喂一次,晚上也得持续。”等到小狒狒稍微大一些,贾洪超就尝试给它换食谱。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精心照料下,小狒狒逐渐长大。“可能是跟我接触的比较多,‘馒头’天生对人类很友好,特别喜欢有人陪它玩,甚至会拿着棍子模仿孙悟空舞金箍棒。”
最让贾洪超焦心的是动物园里独一份的天行长臂猿。“这种长臂猿是首个由中国人命名的类人猿物种,目前国内仅在云南的零星地区分布,数量比大熊猫还少。”在贾洪超的印象中,这只天行长臂猿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来到合肥的,“当时是被森林公安解救后送来的,同时解救的还有一只雌长臂猿(后去世)。”
据贾洪超介绍,这只天行长臂猿早年在逍遥津公园时,非常活跃,经常喜欢在笼子里嚎叫,周边的居民估计都知道它。由于数量稀少,且长臂猿实行“一夫一妻”制,这只天行长臂猿自从被解救后,一直“单身”。“即便是把它和其他雌性长臂猿放在一起生活,也没有来电。”贾洪超告诉记者,这只天行长臂猿至少有30多岁了,在长臂猿里也算高寿了。“虽然在其有生之年可能无望解决‘单身’问题,但在动物园里安度晚年,也不失为一种幸福。”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姜志远 通讯员 张凤娇/文 卓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