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是帮助肾功能衰竭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且由于治疗周期长,需要患者做好自我护理。那么你对血液透析、自我护理了解多少?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怎么做好自我护理?
关于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是一种借助透析器以及渗透、弥散、对流等原理,清除体内代谢产物、毒性物质的重要手段,可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净化血液,维持生命,通常适用于部分毒物中毒、急慢性肾衰竭患者。
关于自我护理
自我护理是患者面对疾病造成的社会、心理、生理等问题时,采取的有益健康、预防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的行为,包括治疗行为、躯体活动饮食行为、心理行为等。血液透析患者由于需要维持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周期长等,必须做好自我护理,而受年龄、文化程度、照顾者等因素的影响,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欠佳,尚需改进。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怎么做好自我护理?
(一)动静脉内瘘方面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若是护理不当,容易发生内瘘非血管性狭窄、血栓、高输量心衰、静脉瘤样扩张、感染等并发症,威胁生命安全,所以患者必须学会如何保护该“生命线”,方法包括:
1.加强自我观察
例如每日晨起、午睡、晚上睡觉前均需检查动静脉内瘘通畅度,方法为:双指并拢,触摸内瘘血管,通过评估有无血管杂音、震颤强度与范围等,判断动静脉内瘘状况,若是出现内瘘局部出血、红肿、疼痛,或是震颤减弱,均需及时就诊,以免出现血栓。
2.加强日常防护
包括:(1)日常生活中穿着宽松衣袖的衣物,且做好保暖措施,同时睡觉时选择健侧卧位,防止穿刺侧肢体受压、受凉、负重;(2)患侧肢体不佩戴镯子、手表等饰物;(3)患侧不宜进行输液、抽血、测量血压等操作;(4)若有腹泻、疼痛等情况,需要注意勿因脱水过多而造成动静脉内瘘堵塞;(5)听从医护人员指导,通过弹力袜、护腕等保护动静脉内瘘;(6)适当按摩内瘘周围血管,能够有效预防血栓形成,但是需要结合个体差异,合理控制按摩范围及力度;(7)在家属协助下适当抬高患肢,能够减轻肢体水肿;(8)合理控制饮水量,避免因饮水过多而增加透析时超滤量,且能预防低血压;(9)定期检测血电解质、血常规、肾功能等,积极防治并发症,避免血磷升高;(10)透析前以清水、肥皂水清洁内瘘邻近肢体皮肤,且平常注意个人卫生,降低感染风险;(11)若是条件允许,还可使用动静脉内瘘保护罩,有利于保护局部,降低皮下血肿、针头滑脱、渗血发生率;(12)体重偏重者注意控制体重。
3.加强止血处理
包括:(1)结束透析后立刻压迫止血,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期间适当抬高肢体,待针眼不再出血后仍观察3-5分钟,于针眼无出血、内瘘震颤正常后方可离开医院;(2)针对穿刺口渗血情况,需要及时以压迫止血带、胶布固定等方法止血,期间执行无菌操作要求。
4.加强患侧锻炼
包括:(1)血液透析后次日进行热敷处理,而首次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1周方可锻炼,此时应确保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无渗血;(2)锻炼方法包括患侧手捏橡皮球、握空拳等;(3)注意事项:一是控制活动强度,防止引起疼痛及其他问题;二是避免外界过冷、过热;三是锻炼期间穿着宽松、舒适衣物,且注意血压、脉搏波动;四是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若有感冒、发热等情况,需要暂停锻炼。
(二)饮食方面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因限制脂肪、糖、蛋白质摄入,容易大量损失营养素,造成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不仅会降低血液透析耐受性,也会降低生存质量,影响生存周期,故需重视饮食管理,具体而言:
1.保证能量供给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必须保证能量供给,避免组织蛋白分解,例如针对状态不稳定、活动量小、非肥胖者,需要每日热量摄入量控制在35kcal/kg,优选热量高且植物蛋白低的食物;针对高分解代谢状态、活动量大的患者,每日热量摄入量控制在40-50kcal/kg。
2.限制盐分摄入
通过有效限制盐分摄入,能够减少水钠潴留,例如针对每日尿量超过1000毫升且每周透析3次者,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4克;针对每日尿量不足500毫升且每周透析2次者,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3克。另外,还需少吃含有氯化钠盐的加工食品,尽量食用新鲜食品。
3.限制水分摄入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还需注意控制水的摄入,若是水分过多增加,容易增高血压,或是出现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心衰等。另外,可以结合尿量确定水分摄入量,若是每日尿量超过1000毫升,则每日饮水量为(500毫升+尿量)的2/3;若是每日尿量为500-1000毫升,则每日饮水量为500毫升左右;若是每日尿量不足500毫升,则每日饮水量不超过300毫升。此外,较之喝凉水,喝热水更易解渴,并且口含冰块,或是水中滴几滴柠檬汁,也能有效控制水摄入。
4.限制钙磷摄入
血液透析患者主要是慢性肾功能不全者,由于肾功能受损,无法有效排泄磷,容易增加血清中磷,造成高磷血症,而高磷血症又会造成骨矿物质代谢异常,同时钙磷代谢紊乱容易使终末肾脏病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而血磷失衡会造成维生素D异常、血钙异常,加之单纯透析治疗无法保持血磷平衡,所以还需通过饮食,调节磷水平,例如可以通过下述方法改善高磷血症,例如:(1)控制饮食中磷摄入量,每日摄入量约800-1000毫升,且由于菜汤中富含溶解磷,所以建议少喝或不喝菜汤,而坚果、蛋黄、乳制品中含有大量磷,所以需减少或不摄入;(2)使用乳酸钙、碳酸钙等磷结合剂;(3)通过增加透析血流量、透析时间等均能降低血磷。
(三)心理方面
1.影响因素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往往伴有心理障碍,分析心理障碍成因为:(1)生活满意度: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身体健康遭到严重威胁,加之小分子毒素蓄积、排泄功能障碍等容易诱发贫血、尿毒症脑病等多种并发症,同时疾病及不适症状影响患者工作及生活,另外,治疗期间尚需遵医嘱保持饮食禁忌,上述因素均会影响患者生活的方方面面,降低生活满意度,出现心理障碍;(2)自评健康情况:一旦身体机能减退、病情加重,患者自我评价身体健康状况较差时,往往伴有郁郁寡欢、情绪低落等情况,严重影响心理健康;(3)家庭功能:家庭成员的心理、生理等均会极大地影响患者心理状态;(4)社会支持:较之社会支持水平较高者,社会支持水平低者更容易出现心理障碍;(5)医学应对方式:包括“屈服”、“面对”等。
2.调适方法
心理障碍容易影响治疗依从性、自我护理质量等,所以希望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通过下述心理调适方法,提高心理健康程度,包括:(1)正念冥想:保持舒适坐姿,尽量盘腿坐,想象一座秀丽的山,观察且体会其沉稳、美丽,努力将自己与山融为一体,每日1次,每次30-45分钟,能够找到生命的价值,且正确认识自己及病情;(2)认知重建:通过网络、寻求医护人员帮助等途径,学习有关血液透析、自我护理的知识,重建理性认知,纠正认知偏差,减少过度焦虑、不安、烦躁等情绪;(3)放松训练:主要是放松精神及肌肉,方法是:放松手臂、头部、鼻子、躯干部、腿部等,期间缓慢调整呼吸,或是采用腹式呼吸,有助于缓解内心压力,消除紧张;(4)自我暗示:即通过主观想象美好的人与事物,从而刺激自我,改变主观经验及行为,这种方法能够提高患者对血液透析的依从性,减少抵触心理;(5)笑声瑜伽:该法开发自1995年,通过结合瑜伽呼吸运动以及模拟笑声,能够改善负性情绪,提高主观幸福感、乐观水平,培养积极态度;(6)幸福疗法:通过探索、识别幸福片段,以及弄清幸福感受损原因,同时采取措施维持、提高幸福感,亦能减轻心理压力,克服心境障碍。
综上所述,虽然血液透析能够帮助患者维持生理功能,但是由于治疗周期长、并发症多,还需患者积极做好饮食管理、动静脉内瘘保护等自我护理工作,以便保障血液透析疗效,提高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