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同事来了,大家欢迎!”8月15日上午,合肥市蜀山区400余名社区小管家上岗,他们被分别安排到该区57个城市社区。在合肥市蜀山区三里庵街道,28名经过招考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参加了“社区小管家上岗仪式”,随后被该街道6个社区的负责人领回社区,正式加入社区工作者队伍。新鲜上岗的社区小管家盛手和等五人,由三里庵街道竹荫里社区党委书记孟霞领回了社区,迎接他们的是一阵掌声。
每个社区喜迎4~5名新生力量
参加上岗仪式,签劳动合同书。8月15日,在蜀山区三里庵街道,28名应届高校毕业生签下了人生的第一份劳动合同书。他们分别安排至该街道的6个社区,每个社区迎来了4-5名新生力量。
“这是你们从大学毕业后,踏入社会的‘第一堂课’,可能会有不适应,但没关系,我们会有带教。”在上岗仪式上,三里庵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詹同刚分享了社区工作的特殊性,也对这群年轻人提出了要求,“既然来了,就安心做点事,工作上一定要尽职尽责,爱岗敬业。”
据介绍,面向2022年毕业的高校毕业生,合肥市一次性拿出4000个社区工作岗位,为该市4000个小区配备社区“小管家”,充实基层人才力量。目前,招录工作结束,8月15日,蜀山区400余名社区小管家上岗,他们被分别安排到该区57个城市社区。
“他们将专职做好信息收集、助残助老、信访调解、平安建设、文明创建等小区治理工作。”蜀山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这群年轻人社区工作经验不足,将安排有2个月的“带教”。
用建群发红包等方式欢迎新人
上岗仪式上,这群社区小管家安排至6个社区,竹荫里社区分配了5名。很快,孟霞就记住了5名新鲜出炉的社区小管家的姓名,“孩子们,跟我回社区吧。”孟霞解释,“社区工作就是与居民打交道,迅速记住姓名与面孔,了解他们的生活与实际困难,已经是职业习惯了。”
来到社区,同事们都等在办事大厅,鼓掌欢迎新同事。孟霞发起了一个小小的座谈,将新同事拉进群,发了欢迎红包,“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来欢迎他们。”
上岗第一天,除了介绍社区的概况外,孟霞并没有直接安排工作,而是重点询问了每一位社区小管家安顿情况,“大多不是合肥人,住宿问题很重要。”同事们也提供了辖区内的住房资源,协助找房。
据介绍,竹荫里社区常住人口有1.4万人,工作人员不足20人,工作量大,人手不足。“尤其是即将到来的9月份,小区住房信息变化特别大。”因为辖区内有西园小学和合肥市五十中,每年开学季,社区人员入户采集信息的工作量巨大,“社区小管家的上岗,对我们来说,是重要的补充力量。”
孟霞计划,先对社区小管家进行入户前的培训,分配好楼栋号,指导他们如何上门采集信息,并将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和爱好,安置在合适的岗位上。
“00”后的他们也有朴实理想
“在报考之前,我对社区工作已经有了一点了解。”方银萍毕业于汉语言专业,对社区工作,她理解为主要是和老人孩子打交道,关爱照顾有困难的群体,“感觉这是个很有意义的工作。”
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她觉得自己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调解纠纷也应该是必不可少的,最近在学习这方面的知识,首先是应该要公平公正吧。”方银萍认为自己活泼热情,可以来社区挑战一下。
面对踏入社会的“第一堂课”,这群年轻人并不懵懂。“现在工作并不好找,有这样一个机会,还是挺可贵的。”胡天意是英语专业毕业生,毕业前她了解过就业市场,“在双减等背景下,我们的专业就业不是很理想。”胡天意说,到社区工作,能为基层有需要的群体服务,可以说是实现了一些价值。
有理想,也有期待,他们在上岗仪式上,都关心一个问题:有双休吗?
愿“小事”中找到成就感
出生于2000年的盛手和毕业于网络工程专业,他此前也去一些互联网企业应聘过,“也和一些师兄们聊过,觉得他们的压力太大了。”盛手和说,很多师兄就业后掉头发、亚健康、发福,“我并不想每天在办公室一坐十几个小时,我爱运动,我希望能跑动起来。”
“我是带着责任心来的,想做点实事。”盛手和说明白社区工作的不容易,“可能每天碰到的都是琐碎小事,但是每一件都要认真处理。”
盛手和对第一份工作的期待是,别太“卷”,工资别太低,福利别太差,如果那一周工作特别累了希望能有个双休,“既来之则安之,希望能做点有意义的事。”他觉得在小事中一样能找到成就感。
新上岗的社区小管家小张同学告诉记者,自己会认真工作,但是同时可能会准备司法考试。
“不浮夸,诚实,我对他们有信心。”孟霞告诉记者,这群社区小管家经过层层选拔,有知识有活力,会给社区带来新变化。
多年从事社区工作的孟霞说,社区工作首先是工作态度,其实是对各项政策的了解,“用心对待工作,用心对待居民。”她说,社区小管家上岗第一天所感受到同事的态度,将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有一个积极影响。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汪漪
通讯员 王祥祥 仲名山 孙雨静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