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工人日报8月12日头版头条报道 位于安徽合肥高新区的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片忙碌,新晋“安徽工匠”周锋在办公室里很少有停下来的时候,“总有这样那样的事等着去处理”。
在短短两个月内,周锋团队不仅生产出了合格的疫苗原液和成品,而且实现了重组新冠疫苗从研发向产业化转产的一次性成功。也因为如此,“安徽工匠”2021年度人物揭晓时,周锋众望所归。
喜欢创新的周锋觉得自己不是“匠”,但又很像一名“匠人”。与传统工匠不同的是,像周锋这样的“新工匠”,有着高学历、高技能,或从事高新技术产业,他们既有着传统工匠的职业追求,又有着不同于以往的工作内容。
如今,人们在说起合肥时,总会提及一个新词——“科里科气”,大意是“浑身充满着科技的氛围”。在“科里科气”成为热词并迅速出圈的过程中,一大批像周锋这样的“新工匠”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冉冉升起的“新工匠”明星在“科里科气”的合肥绽放出独具风采的“蓝色”,这与合肥这座城市对“蓝领创新”的重视是分不开的。
对包括“蓝领”人才在内的各类人才的高度重视,使得合肥这座城市“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今年7月2日,合肥首次以“揭榜挂帅”为主题举行科创对接活动,为企业发展补短板、破瓶颈,325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需求集中发榜,覆盖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11个重点产业领域。这吸引了一大批年轻有为的高精尖人才驻足围观。
目前,最新的2022年“合肥工匠”正在全面展开遴选。与往年评选不同的是,今年的评选条件中新增一条:在实施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做出突出贡献。
据合肥市总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已收到的300余名申报者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40%以上,“一批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职工从幕后转向台前,蕴藏在职工中的巨大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