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商报
2022年08月22日
美丽安徽
第02版:

合肥擦亮大湖名城“最美名片”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肥东县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巢湖大堤罗家疃段考察时指出,“巢湖是安徽人民的宝贝,是合肥最美丽动人的地方,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态湿地保护好,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

两年来,合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实施巢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 加快实现城湖共生。

今年74岁的退补渔民李业炳,已经适应了新的工作——护林员。2016年十八联圩湿地项目启动建设后,他离开了几代人生活的故居,从平房搬到了楼房。

修复生态

十大湿地净水护湖

十八联圩湿地, 规划范围面积2760公顷. 东临十八联圩新河,北依沙河,西靠南淝河,南临巢湖,是南淝河进入巢湖前重要的旁路净化系统。8月16日,肥东县长临河镇十八联圩生态湿地总出水泵站施工现场,南淝河河面上不时有载满货物的船只在此交汇,北侧的南淝河特大桥熠熠生辉。桥下水草丰茂,一只只水鸟在此嬉戏。

“现在我们可以自豪地向总书记报告,十八联圩生态湿地已经全部修复完成。”合肥十八联圩生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家政说,两年来,他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加快十八联圩生态湿地修复工作,2021年至2022年,他们先后完成了湿地一期、二期水毁坏修复工作和十八联圩三期的建设工作。

近年来,合肥举全市之力推进巢湖综合治理,尤其是强化湿地保护修复。

按照流域规划,系统治理理念,围绕生境、水系、水质、水量等湿地保护的核心问题,规划建设10处湿地,总面积100平方公里。通过建设环巢湖湿地,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调蓄洪水、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重功能作用,发挥湿地入湖河水“过滤器”功能,增强湿地聚合效应、生态效益,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环湖泊湿地群。

截至目前,巢湖湖滨、三河、十八联圩等10个湿地已完成修复任务。累计完成投资58.5亿元,恢复修复湿地6.5万亩,种植乔木41万株,灌木335. 4万平方米,水生植被906万平方米。

“下一步,我们将努力把十八联圩湿地的生态功能保护好,争取把十八联圩湿地打造成巢湖边的生态高地,为把巢湖打造成合肥最好的名片做出十八联圩的贡献。” 李家政说道。

产学研融合

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

科创结果

算力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

安徽创新馆30公里外,坐落着合肥先进计算中心“巢湖明月”。2021年6月20日上午,合肥先进计算中心正式运行。

在合肥高新区燕子河路与大龙山路交口,一座正方体“玻璃立方”,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烁着光芒。“这是合肥先进计算中心‘巢湖明月’。”合肥市大数据公司副总经理屠冉说,它也被称为合肥的“最强大脑”。

对外提供服务以来,合肥先进计算中心在科研、产业、民生领域取得了初步成果。目前,中心累计提供超过1亿核时,300万卡时的计算资源,整体设备平均负载率稳定在55%以上,还在进一步增长中,峰值负载率达65%。

在科研领域,合肥先进计算中心正在为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提供强大算力支持。在中国科大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防火灭火材料研发、火灾动力学仿真等方面用上“巢湖明月”的算力服务后,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给科研人员带来极大便利。在科研适配服务工作中,中国科大自主研发的第一性原理软件目前已在中心完成安装部署,可以计算上千万原子的大规模体系。

合肥先进计算中心重点支撑中科大杨金龙院士团队、清华大学李亚栋院士团队、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科研团队、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团队等在高端科研领域取得积极进展,并且相关论文成果发表在世界知名杂志《Nature》、《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及其子刊,并对合肥先进计算中心致谢。

在产业发展领域,通过中心的智能算力,在智能生产、机器视觉、产品设计等诸多应用场景中,合肥先进计算中心与市场优秀人工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合作,通过整合算力、算法、方案等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市大数据公司组织中心运营团队,开展“走进芯屏汽合”系列活动,目前已经为一批重点战新企业及一批人工智能中小企业提供算力支撑。不仅如此,依托合肥先进计算中心的算力资源,国内首个“经典—量子”协同全球开发者平台——量子计算全球开发者平台在合肥应运而生,为全球量子计算从业者、开发者及爱好者提供一个专业双创空间。

合肥先进计算中心项目已被纳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项目最终将发展成为“立足合肥市,面向安徽省,辐射长三角”的集计算服务、交叉研究和产业创新三位一体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并为安徽乃至全国重大领域的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和智慧城市提供强有力的直接支撑作用。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常诚 何婉惠 实习生 柳宁

巢湖北岸,坐落着全国首座以创新为主题的场馆——安徽创新馆。

“超小型移动式先进核能系统‘核电宝’”“微型空间核反应堆电源”“稳态强磁场装置”“同步辐射装置”等微缩模型整齐地排列在馆内。开馆三年来,安徽创新馆瞄准成果转化,发挥创新资源和服务优势,打造展示推广、转化交易、科技金融、人才培养四大平台,构建“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的安徽科技大市场,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科创画卷。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创新馆时指出,“安徽要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靠创新。要进一步夯实创新的基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据安徽创新馆服务管理中心主任陈林介绍,安徽创新馆从建馆之初的1200件展品,现已扩展至1800件。“围绕总书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兴产业的要求,安徽创新馆着重的打造集展示、转化、交易一体化的运营模式,着重围绕科技成果转化,以安徽科技大市场为核心,通过加快科技大市场建设推动安徽科技成果转化和新兴产业培育。”

安徽商报社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镜像  
2022-08-22 2 2 安徽商报 c927182.html 1 合肥擦亮大湖名城“最美名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