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多元主体之一,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参与者、实践者。记者从合肥市民政局获悉,截至2022年6月,全市共登记各类社会组织5031个,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4225个,分别是十年前的2.14倍、3.51倍。
在数以千计的社会组织中,合肥市方圆社会工作事务所作为合肥市较早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矢志不渝扎根于基层社会工作,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进入了社会服务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经过9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合肥市乃至安徽省社会工作的主力军、领头雁,是合肥市社会工作联合会的副会长单位,曾被评为中国百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是“5A”级社会组织。
奉献:战疫一线勇担当,践行初心显忠诚
作为安徽省优秀青年志愿者,合肥方圆社工李丽始终无私奉献,冲在抗疫“最前沿”、彰显社工“最担当”。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来的两三年里,她在防控路上,坚守不懈。
每天清晨六点她准时到达核酸采样点,测温、扫码、信息录入,耐心叮嘱来往人员不要聚集,对老年人提前做好身份信息准备,对排队较长的人员进行安抚……看似简单的工作,她每天需要重复成百上千遍。高温天气,她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汗水顺着头发向下流,模糊了双眼,湿透了衣服,却从未有任何怨言。自今年3月以来,核酸检测进入常态化,她共计参与核酸检测20多场,完成核酸检测样本采集2000多人次。
疫情防控期间,李丽带领社工团队开展“常叩门”行动,定期探访困境儿童、低保、特扶特困、留守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主动掌握生活需求,提供政策答疑,开展心理疏导,确保他们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她手提“大米、面条、酒精、口罩”等生活和防疫物资,在楼梯间爬上爬下,每天走上数万步是家常便饭,即使双腿发软也未曾停下脚步。她用双脚搭建起社区与居民之间的“连心桥”。
像李丽这样的优秀社工,在合肥市方圆社会工作事务所已形成一个团队。自2020年2月至今,方圆社工主动放弃各假期,连续参与到新冠肺炎疫情“狙击战”,始终奋战在防疫抗疫第一线,在最基层、最前沿的岗位上,披星戴月,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平安。
创新:领头起草地方标准,工作成果丰硕
2021年7月,《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社会工作服务规范》安徽省地方标准正式实施。这项由合肥市方圆社会工作事务所作为领头起草单位,刘学林作为主要起草人之一的地方标准,不仅确立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社会工作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规定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社会工作的服务流程及评价与改进。
领衔地方标准的起草,代表了合肥市方圆社会工作事务所在社戒社康社会工作服务中的专业水准。早在2016年,合肥市在安徽省率先推行政府购买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服务的工作模式。
作为社会组织,合肥市方圆社会工作事务所承担着合肥市主城区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项目。项目运行中,他们充分运用社工专业的工作方式,有条不紊、富有成效地开展社戒社康,并积极探索创新新时期社会组织介入社区、开展社戒社康工作的新模式。
其中,瑶海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服务,为该区动态管理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提供社工专业服务。他们针对社戒社康人员的具体情况,制定详尽的康复计划,如:定期家访、面对面交谈、督促尿检、禁毒宣传教育、法律援助、心理辅导等专业服务,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帮助社区戒毒人员早日戒除毒瘾、恢复健康、回归并融入社会、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通过方圆社工人员的专业服务,大部分社康社戒人员正逐步走出阴影、回归正常。据介绍,在四年的服务项目周期内,九成以上的社康社戒人员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帮助。有的组建了幸福家庭,有的升级做了爸妈,重拾生活信心同时,方圆也收获了社康社戒人员赠送的多面锦旗。
“这些锦旗不仅代表了‘重获新生’社戒社康人的感激,也是我们努力工作的最大动力。”方圆社工陈德文说,29岁的肖强(化名)给他印象最深。2013年,肖强在朋友的怂恿下接触毒品后,便陷入人生的泥潭。吸毒一度导致他记忆力衰退,情绪失控。2017年被强制社区戒毒后,和他成为知心朋友。戒毒期间身心的煎熬、生活上的不顺,肖强都在他那里找到了倾诉的出口。2020年7月,在他的见证下,肖强结束了三年的社区戒毒,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
因为出色的表现, 2020年6月,合肥市方圆社会工作事务所被安徽省禁毒委员会授予“全省禁毒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大爱:微公益情暖社区,组织孵化花开江淮
一到夏季,空调清洗就成了大部分老人,特别是空巢独居老人无法自己解决的难题。8月16日下午,长丰(双凤)经开区邻湖社区开展的“酷暑颂清凉 夏日有凉风”公益助老洗空调活动很受欢迎,这是方圆社工承接的长丰县社区基本公共养老等服务之一。
当天下午,在该社区赵奶奶家,社工和志愿者们正忙着清洗空调。打开盖板,发黑的过滤网让人触目惊心。经过喷消毒液、空调清洗剂等一波操作后,焕然一新的空调吹出清新的风。83岁的赵奶奶激动地说:“空调买了四五年,从来没洗过,这下干净了。”
像这样的微公益,彰显的却是社工大爱。合肥市方圆社会工作事务所近年来通过微公益创投项目,助推社会组织孵化,成效显著。合肥市瑶海区胜利路街道首届微公益创投项目,正是方圆社工孵化实施典型案例之一。
据悉,为了更好地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的力量,进一步推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新局面,合肥市瑶海区民政局、胜利路街道拟建首届微公益创投项目,并由该区基层治理学院进行项目指导,合肥市方圆社会工作事务所孵化实施,目前开发和实施了23个以满足社区居民具体需求为主要目标的微公益创投项目。
另外,在合肥、淮北等全省多个地市,合肥方圆社工积极参与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凝聚基层治理新合力。今年,方圆社工助力淮北市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为当地社会组织提供孵化培育、人才培训、能力建设等多项服务。
愿景:汇聚专业人才,争当新时代追梦人
合肥市方圆社会工作事务所理事长刘学林介绍说,机构现有社工人员96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社工督导7人,具有社会工作资质证书36人,具有其他相关证书43人,都具有多年的专业社会服务工作经验。自2013年运行至今,整合社会各界优质资源,与安徽大学等单位积极合作,汇聚了专业社会工作师、婚姻家庭咨询师、律师和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组成的服务团队,积极参与各级政府组织的社会服务项目,形成了省内具有一定实力的专业团体。
值得关注的是,通过党建引领,方圆社工在党建和内部机构建设方面稳步推进,助推社会工作共赢。2015年12月,机构成立合肥市方圆社会工作事务所党支部。积极参与搭建基层党组织活动平台,逐步架起党与社会组织之间的桥梁,开创社会组织和党组织“双孵化”、社会组织党建与社会组织发展“双促进”的共赢局面。机构先后荣获合肥市、庐阳区“双比双争”先进社会组织党组织。2021年3月、4月,合肥市方圆社会工作事务所工会、妇女联合会先后成立。
“我们相信,有与时倶进的理念、有项目运营的专业团队、有团结向上的一线社工、有始终关心支持的各级领导、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一定会通过努力、奋斗,争当新时代的追梦人,争创新的优异成绩。”刘学林说。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武鹏 通讯员 冯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