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合肥市府广场出发,坐公交车去南京需要多久?个人生活类自媒体博主马小逗,提前规划好完整的公交乘车路线图,途经巢湖、含山、马鞍山,完成了从合肥坐公交去南京旅行的目标。
“今天我们从合肥出发,坐了8趟公交车,用时11个半小时,一共花费了21.5元,终于抵达了南京。”2021年底,一则名为“小伙尝试从合肥坐公交车去南京,没想到真的比高铁便宜”的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中的少年用手机镜头记录了自己从合肥到南京“公交之旅”的点点滴滴。
“看起来好有趣,有时间我也要试一试。”
“可以出从合肥到蚌埠的攻略吗,我留着放寒假用。”
视频一经发出,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这条视频很快上了热搜,有近百万的播放量,十多万的点赞,也让马小逗开始被关注到。自此,他开始分享新意、分享有趣,在他的视频里,有情人节前夕在合肥各个角落放上500支玫瑰,有盘点合肥80、90后男生玩的游戏厅是否都消失了,有现在在合肥一块钱还能买到点什么东西,有如何不出合肥就能玩遍全世界……
对于自己的视频定位,马小逗表示:“个人生活类吧,我就是想把合肥以及周边好吃好玩有意思的事都和大家分享一下。”
记录身边的美食
马小逗是土生土长的合肥人,今年26岁。从小学到大学,他一直是在合肥度过的。2016年大学毕业后,出于对新媒体的热爱,他进了一家专做合肥本地资讯的自媒体公司,做美食公众号的运营工作,他走遍了合肥大大小小的街头,为合肥本地居民分享美食。
“刚开始做公众号的时候,会有粉丝给我留言说,小逗你昨天推荐的那家店我去吃了,很好吃。我这边有家宝藏店铺,你要不要来试一试?我就觉得很满足,希望能一直分享下去。”马小逗介绍道,拍视频是从2017年开始,那时候短视频刚刚开始兴起,公司决定推出一个美食账号,由他出镜,自此,他开启了短视频博主的生活。
“美食号粉丝量还可以,收入也还不错,每天就是吃吃喝喝拍拍剪剪。但那个时候网上一些百万粉丝的大号也有了,我看他们的视频,总感觉自己缺点什么。为什么他们能拍出来,我不行?”马小逗表示,“最开始的时候我只负责写脚本和出镜,后来开始接触剪辑之后,发现很有意思,加上自己又没出过合肥,想要趁着年轻出去闯一闯,学点东西,所以后来就把号还给了公司,辞职去了上海。”
抱着学习的心态,2017年,马小逗前往上海一家足球自媒体公司担任剪辑工作,由于并非科班出生,有时一个特效他也要花上一天时间来研究。“我是那种遇事不妥协的人,比如说这个特效我不会做,那我就会在网上找资料,自己琢磨,一天也好一周也好,直到搞明白为止。”马小逗表示,虽然在上海工作学习的时间不长,但正是那段时间的历练,成就了现在的自己。
记录被遗忘的过去
2019年,学有所成的马小逗回到了合肥,继续在原公司深耕美食账号,两年多时间内,也推出了许多爆款视频,在收获关注的同时,也听到了一些不太和谐的声音。
“前两年合肥新开的一家汤泉,吃的喝的东西都很不错,玩的种类也很多,我去探店拍了视频发出来之后全网爆火,上百万的点击量,有很多粉丝看了视频之后也去了那家店,结果一下人流量太大,店家顾不过来,有的菜品没有补齐,就有很多人给我留言说我是骗子。”这是马小逗从事美食博主以来遭遇的第一次网络暴力,“那个时候每天打开账号全部都是骂我的,而且有些人说话真的很难听。我一开始很委屈,因为我并没有凭空捏造,视频是真实的,但是后来慢慢地我就想开了。”
马小逗表示,自那以后,他在选题及拍摄上更加注意,每次去拍摄前都会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会提前和商家沟通,力求一切尽善尽美,因此,他也收获了许多商家的好评。但随着短视频的兴起,合肥出现了大量的美食博主,在美食账号上,他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收获却不尽如人意,因此,他决定放弃美食账号,开始转型。
今年年初,他将美食账号还给了公司,辞职创业,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开了一个工作室,开始做完完全全属于他自己的账号“马小逗”。最开始,他本来想做一个专注于安徽省内的旅游账号,第一条视频便是“乘着公交从合肥到南京”,但后来由于疫情的关系,他无法走出去,因此,他开始专注于合肥那些被遗忘的记忆。
“对我来说视频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我现在的账号虽然更新的条数并不多,但每一条内容都有我想表达的东西。”在为数不多的视频里,马小逗盘点了合肥那些消失的奶茶店,80、90后儿时的游戏厅,各大网红景点,在大蜀山看了一场日出。
未来,他想将更多有趣的有新意的东西分享给粉丝,“现在,短视频对我来说既是工作,更是热爱,只要灵感不会枯竭,我会一直持续更新下去。”
记录眼中的“新安徽”
儿时的马小逗是在科学岛长大的,从“大湖名城”到“创新之都”,多年来,他见证着合肥在科学技术当中的成长。
“小的时候我就住在岛上,那时候每次爸妈带我去一趟市里都要开心好久,上初中后从岛上搬了出来,还有点舍不得。”马小逗回忆,他还记得从前学校里的篮球场,水泥地上还有许多裂缝,而如今,越来越多专业级别的球场在合肥建立起来。
“安徽这些年的发展真的很快,拔地而起的高楼、车水马龙的街道、一项又一项新科学技术的诞生,无不在记录着它的成长,我作为安徽人,倍感自豪。”马小逗表示,“未来,希望安徽越来越好。”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