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上午,随着一声清脆的敲钟声,位于合肥经开区的中科美菱低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交所正式上市,至此该区上市企业已经达12家。近年来,合肥经开区聚力世界级产业集群,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冰箱、叉车制造基地,全国最具影响力的集成电路和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该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1%,连跨七个百亿元台阶,综合发展水平跻身国家级经开区前十强。
一大批皖企跻身发展新赛道
10月18日上午,中科美菱低温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敲钟在北交所上市,为安徽省2022年首家登陆北交所的企业,从受理到过会仅37天,从受理到上市交易仅111天,创北交所开市以来过会最快纪录和从受理到上市最快纪录。而在10月12日,位于该区的龙迅半导体科创板上市申请也顺利过会。至此,合肥经开区上市企业已达12家,目前还有过会待发企业1家、在审企业1家。
越来越多的上市企业,离不开区域的产业培育。
近年来,为外界所耳熟能详的联宝、蔚来、大众安徽,正是分别培育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产业之中。该区数字赋能传统产业,战新产业加速崛起,形成“3+6”产业体系: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三大战新产业+智能家电、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智能终端、快速消费品、公共安全六大主导产业。
尤其是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两大产业,迅速成长壮大和迈入快车道。目前,该区已集聚集成电路链上企业超70家,基本形成完整产业链。2021年,集成电路产业产值实现114.3亿元,同比增长379.9%。
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该区以江淮汽车、大众安徽、蔚来3家整车企业为龙头,集聚斑马智行等逾70家产业链企业,向世界级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集群快速迈进。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产值339.6亿元,同比增长96.2%;新能源整车产量133886辆,同比增长163.8%。今年,合肥造蔚来纯电动汽车首次出口欧洲市场,迈出了中国品牌汽车进军海外的步伐。
“灯塔工厂”开启智能时代
在合肥经开区,企业所研发的零下180度瞬冷技术,让冰箱保鲜和冷冻进入了新阶段;桥梁、河流、道路、地下管网实时监控保障城市每分每秒的安全;“灯塔工厂”开启生产车间大数据、智能化时代……该区时不我待抓科技创新,高科技不断激活企业活力,增添创新动能。
数据显示,合肥经开区科技支出由2012年的0.16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6.7亿元,年均增长67.4%。该区国家高企数量目前已达563家,年均增速40.8,2021年实现营收1105.9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数1400家,年均增速17%。
合肥经开区与清华等高校共建多家协同创新平台,按照“研发—转化—产业化”路径,推动重大创新平台科技成果攻关、转化和产业化运用。
为让企业有更好的发展环境和空间,合肥经开区十年来按照自然生态、生活生态、产业生态、科技生态“四生”融合路径,打造定位个性化、运营多元化的园区平台。现已打造科技园区19个,共计232.15万㎡,占地2475.41亩,总投资超92亿元。截至目前,已入驻企业729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2家。形成15大众创空间、15大科技孵化器,其中国家级11家。
提升发展质量“向亩均要效益”
在合肥联宝的生产车间里,每天都能看到自动化产线忙碌的景象,该公司是合肥首家千亿产值、安徽省首家百亿美元进出口企业。
十年来,合肥经开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1%,连跨七个百亿元台阶,综合发展水平跻身国家级经开区前十强,稳居长三角第一方阵。
十年来,该区货物贸易进出口额由2012年的40.76亿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179.4亿美元,年均增幅达到15.97%,占合肥市进出口总额1/3。
十年来,该区各类市场主体增加至2021年近9万家。其中,“四上”企业数增加至2021年的807家,年均增长9.4%。
战新产业已成为合肥经开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由2012年的33.2%提升至2021年的63.6%。
2016年,合肥经开区在安徽省率先提出“向亩均要效益”,到2021年,该区规上工业亩均营收由427万元提升至1461.6万元,年均增长25.4%。
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营商环境,让越来越多的好项目、大项目集聚而来。十年来,合肥经开区累计招商引资项目897个,总投资约4966亿元;年度投资额从2013年的135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708亿元,实现跨越式发展。
新发展空间迎来爆发期
10月10日,海关总署公布2021年度全国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结果,合肥经开区综合保税区在137个参评的综保区中排名第11位,前进3个位次,位列A等。
据介绍,合肥经开综保区历经十年发展,以占经开区0.5%的土地面积,贡献了该区37%的工业产值、56%的进出口额。在全国综合发展评价中名列前茅,继续领跑全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经开区块成立两年以来,试点任务落地率达95%,自贸试验区特别清单212项已全部承接,该区各部门全部做到“办事可以受理、咨询及时回应”。2021年,安徽自贸区合肥片区经开区块以合肥市0.2%的面积,贡献了该市25%的进出口额。
在合肥西北部的空港区域,目前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二期建设正如火如荼,而周边的新区域建设,也迎来了爆发期。
2013年,合肥新桥科创示范区启动建设,目前综合交通一体化建设、国际空港、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和进境口岸等重大项目和重大开发平台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形成了以新桥国际机场为核心的空、铁、公多式联运的综合交通体系。到2025年,新桥科创示范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航空等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科创型临空产业、生态型“港产城乡”宜居之城拔地而起。
通讯员 何鹏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郜征
图片由合肥经开区党政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