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商报
2022年10月27日
美丽安徽
第13版:

胆囊结石护理要注意什么,这几个方面不要忽视了

在日常生活过程中,腹痛对于人类而言是十分常见的不适症状,因该症状过于普遍,患者往往不会加以重视,通常会通过简单休息试图缓解症状,只有当患者无法耐受时方会就医。但是,因腹痛症状的普遍性,多种疾病均可导致该情况的发生,部分疾病甚至比较严重,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因此,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突发腹痛症状时,要加以警惕,及时就医治疗,以避免耽误治疗威胁生命。在临床上,腹腔内器官病变是导致腹痛症状发生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胸部疾病与某些全身性疾病也会导致腹痛的发生,在各类引发腹痛发生的疾病类型中,胆囊结石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该疾病的发生不仅会导致患者表现出明显的腹痛症状,还可能并发胆囊炎、胆囊穿孔、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和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因此,对于胆囊结石患者而言,对症有效的治疗手段和完善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十分重要,通过上述措施可有效促进胆囊结石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的缓解,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能够避免慢性胆囊炎的反复发作,对于患者身体健康的保障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均有着促进作用。但是,对于胆囊结石患者采用何种治疗手段方能够促进患者病情缓解呢?如何进行护理方能够保障胆囊结石患者的生活质量呢?为此,本文便针对性上述问题进行了针对性分析,希望能够为广大胆囊结石患者身体健康的保障提供一定的帮助,现阐述如下。

1.什么是胆囊结石

在明确胆囊结石是一种什么类型的疾病前,我们需要简单的了解一下什么是结石。目前,医学界将结石定义为在生物体管腔内或器官腔中所形成的固定块状物,其在人体的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男性生殖系统中均广泛存在,因结石发生位置差异,患者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临床治疗方式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生物体脱落的上皮细胞、细菌团块、寄生虫体、寄生虫卵、异物和粪块是结石组织的核心,当上述物质在生物体的管腔或器官腔内沉积后,无机盐与有机物会逐渐依附并包裹上述结石核心物质,随着无机盐和有机物的逐渐包裹与沉积,结石也会随之增大,并逐渐会造成管腔或器官腔阻塞或发炎情况的发生,导致患者表现出出血、疼痛和感染等症状,影响机体健康。通过上述表述我们可以发现,结石是在生物正常生命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固体组织,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并会逐渐增大,随着结石位置与大小等情况的差异,患者的症状表现也不仅相同。因此,胆囊结石便是发生于人类胆囊的结石疾病类型。在临床上,患有胆囊结石的患者中约有20%终身无明显临床症状,疾病本身也不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直接的负面影响,但部分胆囊结石患者会因结石过大等原因造成胆囊颈阻塞,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流入或流出,从而会造成感染、发炎情况的出现,导致患者并发胆囊炎,该类患者在发病时便会出现较为明显的腹痛、寒战、发热、恶心、皮肤黏膜黄染、腹胀和呕吐等症状,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

2.胆囊结石的发生原因和危险因素

明确病因对于疾病干预与治疗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因此明确胆囊结石的发生原因十分重要。但是,医学界尚未对胆囊结石的具体病因进行彻底明确,但大部分学者均认为胆汁代谢异常同胆囊结石的发生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且任何可能对胆固醇和胆汁酸磷脂浓度比例造成影响的因素均可造成胆汁淤积情况的发生,从而会增加结石发生率。另外,外界气候、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所在地区、遗传、肥胖、性别、年龄、细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也同胆囊结石的发生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也是导致胆囊结石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3.胆囊结石患者的对症干预治疗

在临床上,针对胆囊结石患者的治疗方法繁多,主要以保守疗法、外科手术疗法等为主,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和病情特点合理选择治疗方式可有效促进胆囊结石患者病情的缓解。在上述治疗方式中,保守治疗的主要内容为止痛、补液、溶石、抗菌,既是通过阿托品等药物促进胆囊结石患者发病时腹痛等症状的缓解,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以促进患者能够更好的配合后续治疗。补液治疗则是通过生理盐水等恢复患者血压和体液的平衡,以为后续治疗打下基础。溶石治疗则是通过鹅去氧胆酸或熊去氧胆酸等药物针对患者胆囊内的结石组织进行溶解,以从根本上促进患者病情的缓解。抗菌治疗则是通过克林霉素和头孢菌素等药物促进患者体内细菌感染症状的缓解和炎症的减轻。外科手术疗法则是通过手术切除的方式根治患者胆囊结石,通过切除胆囊,可有效避免胆囊炎的复发,且随着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术式在胆囊结石患者治疗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在维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显著缩短患者的术后康复时间,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目前,手术是临床治疗胆囊结石最为常用的措施,在胆囊结石患者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4.胆囊结石的护理

4.1 健康知识宣教

对胆囊结石患者而言,开展健康宣教十分必要,由于患者文化背景、认知能力等各不相同,对于手术、治疗、护理等了解程度也随之不同,为了进一步提升患者对于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的依从性及配合度,护理人员应针对胆囊结石患者开展沟通交流,针对患者既往病史情况予以收集,包括疾病史、过敏史、遗传史等相关信息,并根据胆囊结石患者自身状态完善检查。同时,对于存在疑问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耐心、详细解答患者相关问题,由于胆囊结石手术前往往需要禁食水处置,患者接受程度相对较低,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禁食水对于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性,提升胆囊结石患者的认知水平与护理依从性。除此之外,在手术前针对患者术后体位管理、翻身、咳嗽排痰、床上排便等相关行为予以讲解,帮助患者更好的接受术后各项操作,在胆囊结石患者上述行为宣教期间,可要求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接受度。同时,手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是降低术后并发症、提升康复效果、缩短住院时间的关键措施,在手术前护理人员可对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予以介绍,将其重要程度向胆囊结石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讲解,以便于提升患者术后配合度。

4.2 术后疼痛管理

胆囊结石手术一般多采用全身麻醉方式,部分患者可应用硬膜外麻醉,其镇痛效果显著,进而降低患者手术应激反应发生率,降低患者手术后疼痛发生率,不仅能够保障胆囊结石患者手术后恢复效果,同时也能够提高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接受程度。因此,临床中需对胃肠手术患者术后疼痛予以有效干预,手术后需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胆囊结石患者的疼痛感进行评估,本量表满分为10分,对于疼痛感较强的患者,即视觉模拟评分超过7分,患者可通过自控镇痛泵将低其疼痛感;对于存在一定疼痛感的胆囊结石患者,即视觉模拟评分5-7分,患者可行非阿片类止痛药物进行镇痛;对于疼痛感较轻的患者,即视觉模拟评分3-5分,护理人员可给予胆囊结石患者实施疼痛干预,通过心理护理、分散注意力等形式降低疼痛。通过对患者实施有效的疼痛护理,可降低患者术后应激反应与焦虑症状,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舒适度,保障患者术后尽早恢复。

4.3 饮食干预

护理人员为胆囊结石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要求患者使用高蛋白、高钙、高纤维素的食物,并酌情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禁止患者食用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促进患者切口早日愈合。另外,由于胆囊结石患者术后早期需要卧床休养,为避免患者发生便秘,需叮嘱患者加大饮水量,少食多餐,多食用瓜果,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胆囊结石患者可多食用蔬菜。

综上其述,胆囊结石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普外科疾病类型,该疾病的发生会导致患者普遍存在腹痛等症状,从而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故优质的治疗与护理干预措施不可或缺。一般来说,临床针对胆囊手术患者的护理以健康知识宣教、术后疼痛干预为主,通过上述措施可有效提升患者的配合度和依从性,从而有助于患者的手术治疗与术后康复,而饮食干预措施的施行则能够补充患者术后恢复所需的营养物质,能够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速度,对于胆囊结石患者而言十分重要。

董娟娟(作者系涡阳县人民医院职工)

本文不代表本报观点

安徽商报社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镜像  
2022-10-27 2 2 安徽商报 c940320.html 1 胆囊结石护理要注意什么,这几个方面不要忽视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