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商报
2022年11月01日
美丽安徽
第03版:

曾经穷乡僻壤成了网红打卡地

摄影师王帆眼中: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故土正焕发无穷活力

1986年出生的王帆,是土生土长的石台人。这些年来,他和当地的众多摄影师们,通过相机记录了石台的大美山水,也见证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他们创作的摄影作品中,人们看到了最美的乡村景致,更多的人则循着他们的作品,来石台打卡旅游,亲身感受这方天地里蕴藏的风物。

“美而不自知”

王帆的老家在石台县城所在的仁里镇,四周大山环绕,秋浦河从仁里镇流过,有山有水的这个小城,特别美。

但像很多人一样,王帆对家乡是那种“美而不自知”,“从小在这些大山里生活,有点见惯不怪了,更多的时候,反而觉得这是限制家乡发展的穷山恶水,没觉得它美。”

直到2015年,他开始迷上摄影,石台的山山水水、晨雾暮岚,一一被他摄入镜头里,发在社交平台上,赢来了如潮的赞美,他才开始重新打量这一方天地。

“搞摄影后,真正用心去观察,真正融进了家乡的景色中,那种感觉有点像发现了一片宝藏,好奇又兴奋。所以我的创作劲头十足,拍了好片子就在朋友圈里发,给省市乃至全国的媒体发,大家看了也从不吝赞美之辞,这赞美不光是给我的,更是给予石台这如诗如画的风光的。”

王帆第一次获奖,是在2016年,那一次,是安徽省摄影家协会、省直机关、石台县和寿县共同举办了“大美安徽”摄影巡展,王帆送展的一幅作品叫《祥龙布雨》,那是他用无人机从高空拍下的秋浦河大龙湾一带,没想到获了奖。领奖时,他有点好奇地问一位评委,自己的作品为什么会获奖?那位评委说,你的作品拍得很大气,你看这个大龙湾,从地面上很难看出来它有龙形,但在空中看,就很形象生动,让人震撼……秋浦河真的太漂亮了,要感谢你把它拍得这么美。

从那以后,王帆对秋浦河有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缘,“我经常去拍秋浦河,拍下来传到电脑上看,越看越美。”

2019年,石台县摄影家协会和上海星光摄影城联合举办了一场“大美石台进都市”摄影展,展出的摄影作品中,既有上海摄影爱好者前往石台采风所拍的照片,也有石台、池州当地摄影家的作品,王帆拿出了五幅作品参展,这五幅作品,都是他参加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报等举办的全国摄影大展时的入选或获奖作品。

绿树掩映的村庄,粉墙黛瓦的农舍,黄绿错综的原野,村头的老树昏鸦,田间的白发翁媪,溪边的顽赖小童……带着绿水青山里的云卷云舒,带着袅袅炊烟下的鸡鸣狗吠,带着田头阡陌上的泥土气息,以原汁原味的自然风光、地域人文为主题的“大美石台进都市”摄影展暨长三角千名摄影家走进石台活动,犹如一缕纯朴的乡风,吹进大都市,吹进大上海,让更多人知道了深山明珠的无穷秀美。

打造最美摄影村落

王帆和石台当地喜爱摄影的小伙伴们,不遗余力地去捕捉、记录、展现和宣传石台的美,外地的摄影家看了,心生神往,石台成了他们最渴望去采风的目的地之一。为了让更多的摄影爱好者和游客能“走进来”,采风创作,更好地宣传石台,当地着手打造了很多极具特色的摄影村落和景点。

“这些小村落的打造,大多都是在石台县政府、县摄影家协会的重视和支持下,各方参与进来,合力而为的结果,我作为摄影师,也参与了这些过程,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通过镜头去拍这些村落,把它们推广出去。”

小村落慢慢有了知名度,前来摄影和旅行的人越来越多,几年下来,小山村发生了肉眼可见的大变化。

“我们这有个小村落叫白石岭,以前是一个移民点,房子比较老,村民们也没有什么能来钱的产业,通过这几年的摄影活动,我们带了很多人来到村落,这里的很多空房子慢慢搞起了农家乐,民宿也开起来了,以前人均年收入不到两万块钱,现在一年能挣到八九万了。”

还有一个村子叫画坑,坐落在七景山上,是个“外面姑娘打死也不肯嫁进来”的高山村落,村子海拔高,交通很不方便,种不了水稻,但出产茶叶和高山辣椒。当地有句流传了多年的俗语,叫“七景山真可怜,辣椒粉当油盐”,意思就是这里除了辣椒外再也没有值得一说的东西,但让人没想到的是,这辣椒,最终成了画坑村独具特色的一景。

“画坑为什么成了石台一个特别好的摄影点呢?是因为修了路,而我们最喜欢用无人机拍深山里的路,线条特别漂亮,拍得多了,这条路越来越火,县领导就想组织自驾游,并且给这条路取了个名字,叫石台天路。”

自驾前来的游人,沿着这条百转千回的石台天路,来到山顶的画坑村,极目之处皆是青山,俯首之处是高低错落的白墙黑瓦,一时觉得置身画中,“画坑最美的时候是秋天,我们组织村民晒秋,晒的就是高山辣椒,家家屋顶上都在晒,红艳艳的一片,特别有感觉,人们来到这里,可以停留,山上很好,就想住下来,吃一吃农家菜,第二天早上起来看日出和云雾……这里变成了一个度假的好地方。”

做石台美景好物的推荐官

这些年来,从拍摄石台的自然风光开始,到拍摄石台的特色农产品,再到带着游客打卡石台经典旅行线路,王帆笑称自己是“石台的推荐官”。

白石岭村有位姓舒的村民,和王帆处成了朋友,遇到好天气或者容易出片子的时候,经常给王帆打电话喊他去拍片。渐渐地,舒家新茶出来了,王帆会拍,油菜熟了,王帆也会拍,稻子熟了,玉米熟了,王帆都会拍成视频。舒姓村民将视频发在朋友圈,王帆问,你老是发这些视频,有没有效果?舒姓村民说,有效果,好多人找来买……算一算,一年下来毛收入有十来万块钱。

人们在王帆拍的视频里,看到了石台出产的各种好物,“我们这里出产的米是硒米,茶叶是高山云雾茶,水也特别好,山泉水捧起来能直接喝,其他的像蔬菜、土猪肉土鸡、各种山货等,品质都非常好。”

近些年来,随着政府对乡村振兴政策的大力支持,石台很多大山深处的乡村都通了路,外地人能方便地走进去,山里的好物也能及时卖出来。去年,德上高速池州至石台段正式通车,结束了石台县境内不通高速的历史,当地村民种植的新鲜水果蔬菜和高山辣椒,次日就能运抵江浙沪、端上餐桌,是原汁原味的生态食材。

石台的名气越来越响,王帆交到的外地朋友也越来越多,他发挥才干的平台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但是,更多时候,他仍然一如既往地拍摄家乡的风光和乡村的变化,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向外地朋友推荐前往石台旅游的经典线路,像“秋浦河山水诗画之旅”“传统古村落富硒养生之旅”“田园风光农耕文化之旅”“石台天路云端穿越之旅”“缅怀先烈石台红色之旅”等,这些线路串起了游玩亮点和餐饮特色,让游客们进得来、玩得好、吃得香、留得住。

“我亲眼见证了家乡的巨大变化,更加庆幸自己生在长在这么美的乡村,如今的石台,正在焕发着从未有过的活力,我将一如既往地怀着热爱,尽己所能,做好她的记录者和推荐者。”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祁海群/文 图由被访者提供

安徽商报社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镜像  
2022-11-01 摄影师王帆眼中: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故土正焕发无穷活力 2 2 安徽商报 c940895.html 1 曾经穷乡僻壤成了网红打卡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