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服务企业水平,帮助企业降低资金风险,提高基金数据质量,合肥高新区财政局充分发挥开发区软件行业优势,与本地软件企业深入合作,积极开发应用合肥高新区基金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助企纾困解难、优化营商环境的信息平台,受到基金企业支持和欢迎。
一、充分开发需求,明确软件功能
合肥高新区财政局认为,基金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必须面向财政部门与基金企业的双向需求开发,实现公共部门与行业企业的积极互动。在该信息管理系统投入开发前,合肥高新区财政局召开线上和线下座谈会20余次,广泛听取开发区基金企业的业务需求,设计出该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版。基础版上线试运行后,合肥高新区财政局邀请60余家基金企业参与试用,并根据它们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系统设置,建成了开发区基金企业与管委会财政部门“同频共振”的信息管理系统。
二、动态维护信息,助力企业成长
合肥高新区基金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为确保信息更新准确及时,在企业端设计了基金企业基本管理、企业管理基金信息管理、基金企业政策信息和课程学习等服务功能模块,在政府端设计了统计分析、基金企业库、基金库、政府公告管理、基金企业政策管理、课程管理等管理功能模块,企业端与政府端的功能模块实现了数据互联共享,基金企业与财政局均能在第一时间掌握数据动态,形成了企业“一键查询政策、一步公开项目”、政府“一键统计数据、一步走近市场”的良好局面。在日常数据维护中,合肥高新区财政局主动指导和监督基金企业在信息管理系统中明确基金项目的本金和收益情况,并据此对系统内计划信息及时维护,确保系统内项目计划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客观真实地反映合肥高新区基金资产质量,引导基金企业健康发展。
三、关注流程管控,严控风险底线
合肥高新区财政局认真贯彻执行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规定,在基金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过程中关注基金数据安全,强化流程管控,将该信息系统中的基金企业信息与基金项目数据均纳入财政网络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合肥高新区财政局坚持严控风险底线思维,在该信息管理系统部署的网络区域专门购置和部署了日志审计设备、IPS入侵防御系统、网络边界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施,并定期开展漏洞扫描与渗透测试,把防范数据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截至发稿时,合肥高新区基金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已注册基金管理公司逾50家,到位资金规模超1000亿元;已面向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成长性强、资金需求大的战略性产业领域的260余家企业给予资金支持,投资资金规模超450亿元。下一步,合肥高新区财政局将基金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建设作为一项经常性、关键性和根本性的财政金融创新与财政信息化建设工作,根据企业用户的体验情况适时开发操作更加简便、资讯更加迅捷的手机客户端,为推动基金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