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新近发布2022年度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表彰对象名单,合肥市庐阳区12年坚守掏粪岗位的刘学义获评“劳动模范”。
今年43岁的刘学义是庐阳区城管局环卫管理中心的一名掏粪工。从2011年调整到了掏粪工的岗位开始,合肥老城区95座公厕便成为他的“主战场”。在这个“最有味道”的岗位上,他一干就是12年。
12年如一日坚守清掏一线
跳入粪池中,周边是成群的蚊蝇和呛鼻的臭味,尽管戴着手套,但仍能感到粪水黏糊糊的……这种大家避之不及、又脏又臭的场景,却是刘学义的工作日常。多年来,他早已习以为常,专注力全在清掏化粪池上。
对于这份工作,刘学义一开始也是“排斥的”,改变他的是他的师傅、老劳模——掏粪工吴电生。
2011年掏粪班的一名老师傅退休,刚刚30岁出头的刘学义被调整到了掏粪工的岗位。对于掏粪工来说,炎炎夏日,是他们最怕的季节。高温之下,汗水与粪水混在一起,浸湿全身,十分“酸爽”。他第一次出任务,是去清掏一个老旧小区的化粪池。“8月份的合肥酷暑难当,虽然我早有心理准备,但当把化粪池盖子打开的那一刻,一股形容不出来的味道扑面而来。”刘学义说,“那个味道,绝不单单一个‘臭’字可以描述。出于本能,当场我就吐了,整整吐了3回。”
在回去的路上,他和师傅坦言自己接受不了这份工作。当时,吴师傅也没多讲,只淡淡地说了一句,“小伙子,刚开始,都会受不了。你再试试,再适应适应。”
虽然起初有抵触情绪,但老是让吴师傅一个人忙,刘学义也不好意思,有时,也会帮着打打下手。一次,一不留神,他手中的吸粪管一甩,粪水甩了吴师傅一身。吴师傅没有责备,反而给他安慰和鼓励。此后,他慢慢放下心理包袱,沉下身子,跟在师傅后面,全身心投入到了工作中。这一干就是12年,他也从班里的“小刘”,变成了“老刘”,从师傅手中接过重任,成为队里的“主心骨”。
接力“爱心棒”免费为居民服务
庐阳区地处合肥老城中心,是合肥市人口最为稠密的区域。为了保障市民能正常使用公厕,每天天一亮,刘学义就开着粪车在95座直管公厕间穿梭。哪座公厕毛病多,哪座公厕车不好停……刘学义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
“宁愿一人脏臭,换来万户洁净。”这句话,用来形容刘学义的工作最为恰当。因为工作量大,刘学义经常加班,特别是在双休日和节假日,外出游玩逛街的人多了,他就更是忙碌,需要随叫随到处理各种紧急问题。
在承担全区直管公厕的清掏任务同时,刘学义还是“爱心畅通小组”的组长。“你们快来,我家下水管堵了,污水都流到家里来了……”家住省城合瓦路交通局宿舍的一位67岁老人向“爱心畅通小组”打来报修电话。刘学义接到电话后,立即拿上工具,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经过不懈的努力,刘学义终于将堵塞水管的“真凶”——一块海绵洗碗布清掏了出来,管道瞬间畅通。
“爱心畅通小组”成立于2014年,由刘学义的前辈,住建部先进个人、掏粪工吴保文发起成立。如今,刘学义接过了爱心志愿服务的“接力棒”,继续把志愿服务的传统传承下去,让爱心服务为需要的人带去温暖。
8年间,刘学义和工友们累计为群众免费清掏下水管道、疏通厕所上千次,屡获群众好评,并获得合肥市首批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等称号。
通讯员 贺迎春 陶阳 肖倩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武鹏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