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商报
2023年03月27日
美丽安徽
第4版:

谯城供电服务中心:

电力赋能铺就乡村振兴共富路

苏赵梨“照”出小康路

电力赋能铺就乡村振兴共富路

十年砥砺奋进,十年硕果累累。近年来,亳州公司谯城供电服务中心党委围绕上级部署,结合谯城区实际情况,以服务当地经济发展为己任,中心上下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积极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从一点一滴做起,在真情上做文章,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为企业建立长效服务机制,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积极的作用。

2022年10月7日,亳州市谯城区龙杨镇周刘村的苏赵庄百年梨园,谯城供电服务中心古城中心供电所皖美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杨腾飞、徐冰来到道祥家庭农场,检查冷库设备,征求农场负责人焦道祥用电方面的意见。

焦道祥指着冷库里满是黄澄澄的酥梨,感激说:“你们的服务真周到,梨保鲜用电更有保证了。”

当时,一辆辆外地牌照的货车正在排队装梨。

苏赵梨特点是酥脆无渣,果肉纯白,味正多汁。苏赵梨曾作为龙扬镇的一张名片,清朝乾隆年间被当作贡梨。2017-2021年,龙杨镇政府成功举办亳州四届乡村旅游龙杨梨花节,让苏赵梨再次名声大振。

十多年前,苏赵梨遇到大量滞销,很多农户痛心砍掉梨树。许多村民外出打工,百年梨园一片衰败。

2015年,龙杨镇启动苏赵梨的保护和发展工作。因梨园分散种植,无法产生规模效益。

2016年,为便于集中管理,周刘村支部书记焦道祥承包梨园,统一管理,成立道祥家庭农场。2019年9月,由于老焦精心管理,硕果累累,品质也在不断提升,百年梨园再现昔日的荣光,梨远销北京、上海等。

但是,摆在老焦面前的一道难题出现了。梨园内电力线路较长,线径细,电压低,还存在安全隐患。

2020年3月,古城供电所惠所长得知这一情况,主动进行现场勘察。3月10日 ,马志宇等对道祥家庭农场,开展表后线无偿治理,新立电杆12根,更换线路830米。“今后场里消除了用电安全隐患,大家干活更放心,电压上去了,俺的劲头更足了!”焦道祥一个劲感激道。

由于供电正常,一旦遇到停电,电工都会提前通知。2020年秋季,焦道祥投资约20万元,在农场内建了一个冷库,这样,可满足春节期间苏赵梨的市场需求。春节时,每斤梨比刚下来可多卖六七角钱,冷库可装20多万斤,一年就赚10多万元。老焦掰着手指算了一笔账,“这两年下来,我投资冷库的钱已收回来。电工功不可没。”

经过多年的精心管理,2019年,该农场被评为省级家庭农场。

2022年,该家庭农场已流转土地2300多亩,其中梨树380亩,仅梨每年纯收入50余万元,还带动了周边80多户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手工细粉磨出致富“银条”

“今年虽然遇到了突如其来的降温,但我们的农场还是丰收了,感谢供电公司为我们家庭农场安全度冬提供可靠保障。”2022年12月4日,谯城供电服务中心古城中心供电所皖美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来到了亳州市谯城区龙扬镇东王村志祥家庭农场,为其检修冷库和排水设备线路,指导用户安全用电,并向负责人收集相关用电情况和需求。

东王村的村民历来有种植红薯的习惯,将其磨成粉面,制作成细粉进行售卖,也是部分村民长久延续下来的一项生计。志祥家庭农场总投资36万元,承包60余亩,每年红薯大约可以提出18000斤粉面,可生产15000多斤细粉。“我们农场的收入平均每年都在18万左右,纯利润可达十万块钱左右!”农场负责人王祥龙说道。

入冬以来,气温骤降,农场用电负荷陡增,王祥龙心里很是担心。古城供电所得知情况后,立即组织支部党员服务队上门解决难题,通过了解,由于阴雨天气的增多,农场内需要大量电力排水,加上大规模的生产和空调的大量使用,使志祥家庭农场陷入电力难题。“好多下细粉的设备都离不开电,在天气没有霜冻的时候,我们还要使用冷库冻细粉,”王祥龙说,“一旦电力出现问题,那对我们的损失将是难以估量的,还好有咱们的电力师傅帮忙!”

当天,服务队冒着零下的低温,迅速行动。古城供电所徐冰为农场检查用电设备和线路,确保农场冷库和生产、排水设备的线路安全稳定运行;杨腾飞向农场的工作人员发放冬季安全用电常识宣传资料,讲解低温潮湿用电安全注意事项,为即将到来的寒冷冬季打下良好电力保障。用电问题解决后,队员们没有休息,接着帮忙将生产好的细粉整理包装,伴着机器的轰鸣声,王祥龙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如释重负地露出了笑容。

用电线路安全了,用电质量提高了,用户用电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谯城供电服务中心将加大力度做好供电服务,积极主动与各乡镇联系,各供电所党员服务队继续深入田间地头,对田间线路展开巡视,了解用户用电需求,同时,通过发放传单等方式继续宣传安全用电知识,指导农户安全用电,全力以赴保障农户“秋收冬种”的用电稳定,助力乡村振兴。

供电赋能 电暖大棚

“你们又来帮忙了,多亏你们,棚里的菜苗有救了。”2023年2月6日,在亳州市谯城区年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内,负责人刘松年对正在开展安全用电隐患排查的谯城供电服务中心五马中心供电所皖美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陈军、吕振春激动地说。

一箱箱西瓜苗与辣椒苗正准备装上河南夏邑牌照的货车。当日上午,该合作社就卖了两车苗,7万多棵,整个2月份,预计就可卖100多万棵。

据悉,年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于2008年成立,流转土地360亩,其中设施蔬菜200多亩,现代化智能大棚100多亩,种苗远销河南郑州市县、安徽蚌埠、太和、涡阳等。去年,曾远销四川、云南等地。通过引进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带动周边乡镇3000多户菜农从事韭菜、辣椒、番茄等蔬菜的种植。该合作社是省、市示范合作社,曾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现已发展社员1000多人。目前,社员蔬菜种植面积在3000亩以上,蔬菜年产量超过1000万公斤,年销售收入可达3000万元,可解决38人10个月就业问题。

去年11月14日上午,皖北气温骤降,该合作社的专变突然停电,刘松年看着绿油油的9个大棚,心急如焚。他立即联系五马中心供电所客户经理吕振春。如果卷帘机和暖风机停电3个小时,这些菜苗将会被冻坏,损失不可估量。吕振春得知后及时上报,谯城供电服务中心立即安排工作人员赶往现场。经检查,在10千伏泥店120线张各支线015#杆处,该合作社专变真空开关出线侧接线端子烧坏,他们做好各项安全措施后,仅用2个小时,便更换了设备线夹。

“这些苗子总算保住了,这下我放心了。不光这些,现在是大棚蔬菜生长旺季,从灌溉到大棚外部覆盖、内部温度调控都离不开电气化设备,供电公司定期上门来检查,功不可没,不为用电发愁啦!”刘松年竖起了大拇指。

眼下正是瓜菜苗和蔬菜生长的关键时期,该合作社温控、喷淋、灌溉、卷帘机、内部温度调控,一刻都离不开电气化设备,刘松年和工人加班加点,播种、灌溉幼苗,满足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客户需求。

“有了可靠的电力保障,蔬菜质量越来越优质,我们的日子也会越过越红火!”刘松年激动地说。

谯城供电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发现困难随时帮助,做到只要遇到问题,电工们就会及时为百姓解决。加快推进乡村改造,努力实现乡村振兴,全面提升电网供电能力。

一尊尊高耸的铁塔,笔直的电杆和整齐的导线构成的坚强电网,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为中国长寿之乡——药都亳州勾勒出一道亮丽的风景,这些导线似五线谱,弹奏着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绘就了一幅乡村美、百姓富、产业兴的美丽画卷。

刘晶晶(本版图片由谯城供电服务中心提供)

安徽商报社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镜像  
2023-03-27 苏赵梨“照”出小康路 谯城供电服务中心: 2 2 安徽商报 c965774.html 1 电力赋能铺就乡村振兴共富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