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辉煌历史,传承灿烂文明。3月21日下午,“安徽考古走进中小学”大型公益活动第五站在合肥市行知学校教育集团站塘分校正式开讲。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蔡波涛以“寿春城的‘前世今生’”为主题,讲述2000多年前楚、蔡、吴、越在江淮地区的纷争与交融;通过最新考古发掘成果,为同学们揭开寿春城的神秘面纱。合肥市行知学校教育集团其他校区的同学们与广大网友一起,通过安徽商报融媒体网络直播,同步观看了整场活动。
■何以寿春楚国晚期最后一座都城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历史朝代歌同学们都会背吗?”活动一开始,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蔡波涛先通过东周时期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向同学们讲述了“寿春”的由来。“公元前529年,吴略州来、并占寿地。公元前493年,蔡迁州来,改称下蔡。公元前447年,楚灭蔡,地复入楚。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迁都寿春……”
“同学们去过寿县吗?”蔡波涛问同学们。“去过,我爸爸老家在那里!”“还没有……”“我知道,寿县有古城墙。”蔡波涛告诉同学们,今天的寿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前262年,楚考烈王曾封此地为春申君黄歇的食邑,“寿春”或因此得名。西汉时期,寿春为淮南国都府。“唐代称寿州,后又称寿阳。”蔡波涛告诉同学们,现存寿县古城城墙年代为南宋至明清时期。
“公元前241年,楚国与其他诸侯国联合伐秦,失败后被迫迁都寿春。”蔡波涛介绍,公元前223年“秦军破寿郢,楚国灭亡”,寿春城也成为楚国最后一座都城。
■考古寻城
珍贵文物成为重要线索
多年来,几代考古人在寿县及周边地区开展了大量考古工作。蔡波涛告诉同学们,安徽博物院“镇馆之宝”楚大鼎就出自李三孤堆楚王墓。“李三孤堆楚王墓的发现,拉开了我国楚文化研究的序幕。”
楚王墓已经“现身”,寿春城在哪里?蔡波涛介绍,考古专家在寿县城东南一带零星发现重量级的楚国遗物。鄂君启节、大府铜牛、青铜礼器、大量金币等,成为寻找寿春城方位的重要线索。寿县地区的文物工作者在调查中,发现寿县县城东南一带还时常出土大量的板瓦、筒瓦和一些陶器碎片、水井等遗存。1977年至1979年,安徽省文物工作队还在杨公、朱家集之间清理了9座战国楚墓和一座车马坑,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铜车马器和具有典型特征的陶器等。
1983年以来,考古专家针对寿春城遗址开展了几个阶段的科学考古。2017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重启寿春城遗址的主动性考古工作,西圈墓地、八里村遗址、西南拐角塘遗址的发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2000多年前的陶烟囱、各类生活用陶器、精美玉器等精美文物让同学们惊叹不已。蔡波涛向同学们分享了江淮地区首次发现的“亚”字形积炭大墓等最新考古发现,更是引起了孩子们浓厚的兴趣。
■现场火爆
互动环节根本停不下来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众多诸侯国逐渐分化为以晋国为首的‘北方国家集团’和以楚国为首的‘南方国家集团’,晋联吴制楚,楚联越制吴。”蔡波涛告诉同学们,春秋中期开始,楚开始入主江淮。在经营江淮过程中,楚国与群舒、州来、淮夷及吴、越、蔡等国长期征战对峙,期间经历吴始伐楚、六人叛楚、群舒叛楚、吴入州来、吴灭州来、蔡迁州来等重要历史事件。
“楚国经营江淮,风风雨雨四百年,占楚国历史的一半有余,足见江淮地区在楚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蔡波涛告诉同学们,楚国东进江淮促进了文化碰撞和交融,也创造出江淮地区独具特色的楚文化。
一个多小时的分享中,蔡波涛围绕寿春城,通过最新的考古发掘成果,带孩子们一起走进风云变幻、波澜壮阔的“楚国时间”。同学们认真聆听,互动环节热情举手,问题一个接一个。“这个遗址叫‘小宋家台子北墓地’,考古遗址是怎么命名的?”“老师您刚才说寿春城遗址目前在进行第四阶段的科学考古,那最新的进展怎么样?”“老师,您觉得考古有趣吗?”
七(12)班的沈雪灵同学听完蔡波涛的分享,对寿春城遗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一直很喜欢历史,今天这堂历史课格外有意思。安徽有中国最大的青铜圆鼎-楚大鼎,我感到特别骄傲。”七(11)班的王浩文对蔡波涛分享中提到的“亚”字型墓葬很感兴趣。“原来古代的墓葬有这么多种形制,太神奇了。”“我以前没有去过寿县,听完蔡老师的课,一定要让爸爸妈妈带我去一次。”
对于同学们的提问,蔡波涛一一详细解答。孩子们对考古和祖国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也让他非常感动。“安徽考古走进中小学活动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作为考古人,我觉得参与其中非常有意义。”蔡波涛告诉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活动搭建了平台,考古人可以将最新的考古成果介绍给同学们以及社会公众。“更多的社会公众也可以通过活动了解考古,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共同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
合肥市行知学校教育集团站塘分校科研处主任汪瑞生表示,非常感谢考古进校园活动走进合肥市行知学校,为孩子们揭开了考古的神秘面纱。“感谢蔡博士带领孩子们一起领略寿春城的‘前世今生’。在为孩子们拓展知识、开拓视野的同时,也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探寻奥秘、验证历史的种子,让广大师生受益匪浅。”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媛媛 武鹏 任逸玮 杨雪娇 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