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农村36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0元增长到2.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一路飙升到72.29万元。水不再浑了,光秃秃的群山也变得青翠起来,老百姓的口袋鼓了起来,日子也越过越红火。说起安徽省休宁县新安源村翻天覆地的变化,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鹤城乡新安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发权的名字贯穿全程。
“我会继续带领村民们守护好新安江的源头,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李发权说道。
心系家乡发展毅然辞职回乡
1987年,17岁的李发权开始了他12年的公路养护生涯。“公路养护工作虽然辛苦,但收入还是很可观的,比务农好很多”。
“每次回乡看到山头越来越秃,村民越来越少,日子越发清贫,心里就有个声音告诉我应该回去为家乡做点事。”家乡穷困潦倒的现状日益刺痛着李发权的心,1998年底,一腔热血的李发权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辞去了公路养护的工作,选择回到家乡。
适逢1999年村“两委”换届,因年轻、有一定学历又想在家乡发展,李发权成功通过选举进入村“两委”工作。在经过村“两委”5年的沉淀和积累后,李发权大胆地踏出了人生重要的一步:自己开办茶厂。
2004年,时任四门村支部书记的李发权创办了四门茶厂,收购村民茶叶加工后统一进行销售。为了让茶叶卖上好价钱,保障村民收益,李发权起早贪黑奔赴省外进行推介,在了解到江西德雨茶厂需要高端茶叶后,李发权多次拜访德雨茶厂老板,并邀请其来村参观考察。为打开中低档茶叶销路,李发权带领村“两委”辗转全国各省份,引进小罐茶资源公司以及武夷山一家红茶公司,功夫不负苦心人,因茶叶品质极佳,市场逐渐被打开,千里马终遇伯乐,村民人均茶叶收入也由原来的300元增长到4000元以上。
2008年,原四门村与冯村合并为冯四村,因地处新安江源头,为使村庄规划与本地特色相符、也为促进当地茶叶品牌打造,李发权与乡党委商议将村庄命名为新安源村,并经全体村民投票后报上级审批同意,新安源村由此得名。
守护绿水青山 保护生态环境
2012年,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浙皖两省实施新安江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作为新安江、钱塘江、富春江三江源头第一村,李发权意识到新安源村的绿水青山就是老百姓口袋里的金山银山。
一江碧水出新安,百转千回下钱塘。为守护好这一江碧水,李发权带领村“两委”全力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专门设立了环境保护监督岗和环境建设宣传岗,同时成立护村队,开展护林防火、封河禁渔、村庄保洁、拆违控违、茶叶质保等工作,村民的生态保护意识明显提高,近年来再也没有砍伐过一棵树,森林覆盖率达97%以上。
为保护好村内的名木古树,李发权又带领村“两委”成员为100余株百年以上的古树实行挂牌保护,并通过制定林长制二维码实现数字化管理。
倾听百姓心声 带到全国两会
出生于1970年的李发权曾连续多届当选为黄山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从2012年开始,李发权连续11年每年捐款4000元,用于奖励鹤城小学品学兼优的学生,鼓励他们刻苦学习,为家乡争光。他本人也先后于2011年获诚实守信“中国好人”荣誉,2017年获“安徽省劳动模范”称号,并多次获评市县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人大代表。
李发权表示,他将带领村民继续保护好青山绿水,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绘出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以无愧于“三江源头第一村”的称号。
对于当选成为全国人大代表,李发权表示十分激动,“现在我的责任和使命更重了,我要努力走访调研,继续把老百姓的心声带到全国两会上。”李发权说道。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常诚 实习生 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