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备受关注的淮南武王墩一号墓阶段性考古成果首次重磅发布。作为迄今发掘楚墓中最大的一座,该墓葬体现了楚国最高等级的丧葬礼制。超越铸客大鼎的铜鼎、大量墨书文字、精美的漆木器……令人无比惊叹的同时,也让人对考古充满了好奇。为近距离感受考古工作者亲历的考古故事,更好了解安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由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安徽省教育厅指导,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商报社、合肥市教育局、安徽省希望工程办公室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发掘辉煌历史 传承灿烂文明——安徽考古走进中小学”大型公益活动即将再度起航,延续精彩。活动将遴选10个优秀项目向全省中小学推介,带孩子们探索奇妙的考古世界。
■ 走进17所学校
考古专家成“最亮的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 “百万年的人类起源史和上万年的人类史前文明史,主要依靠考古成果来建构。即使是有文字记载以后的文明史,也需要通过考古工作来参考、印证、丰富、完善。”
为传承历史,弘扬文化,让青少年通过身边的考古发掘研究了解安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发掘辉煌历史 传承灿烂文明——安徽考古走进中小学”大型公益活动2022年10月重磅登场,至今已成功举办两届,先后走进17所中小学,与师生面对面分享最真实的考古经历,讲述安徽珍贵遗迹、文物背后的故事。
人类进化走过了怎样的漫长旅程?水下奇珍是怎样被发掘出来的?一碗4000年前的面条怎样带我们了解古人生活……在前两届活动中,生动有趣的分享让考古队长们成了课堂上 “最亮的星”。同学们惊讶地发现,电视上严肃认真的考古人讲起故事来其实很是幽默风趣;看起来很酷的考古工作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多学科知识,还要扛得住风吹日晒、酷暑寒冬……每一次活动结束后,都有不少同学留下来要求合影、签名,追着考古队长老师提问。
活动通过安徽商报融媒体平台线上直播,还惠及更多青少年和社会公众,总在线观看人次达到300多万人次。
■ 延续精彩
带孩子们近距离了解安徽重要遗迹
在社会各界和孩子们的期待中,第三届安徽考古走进中小学活动即将正式启动。为了让活动更精彩,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集合精干力量,结合文物考古工作特点,分别从考古发掘、古建筑研究和文物科技保护等方面遴选出10个优秀项目向全省中小学进行推介,远古时期合肥人的一天是什么样?被称为北京故宫蓝本的明中都还隐藏着哪些秘密……这些考古知识将教育引导青少年更好认识、认同安徽文化,进一步提升对安徽文化的认知与情感。“成功跨界”的考古队长们在前两届活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为第三届活动进行了充分准备,他们将从考古发掘、研究阐释、学科发展、工作方法、新技术应用等方面,推出通俗易懂、客观严谨、积极向上的公众考古精品,送进课堂,讲给同学们听。
同学们不仅有机会在课堂上听考古发掘故事,欣赏珍贵文物,还将有机会走进凌家滩、磨盘山、武王墩等安徽重要考古遗迹发掘现场,摸一摸手铲,看一看探方,近距离感受考古发掘的魅力。
“安徽考古走进中小学活动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考古工作重要论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实践,将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好认识和认同安徽文化,进一步提升对安徽文化的认知与情感。”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叶润清表示,希望通过活动的连续举办,不仅讲好古代安徽的精彩故事,而且展现好新时代安徽考古人的精神风采。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媛媛 王素英 武鹏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