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在长丰(双凤)经开区梅冲湖社区的“巾帼就业工作站”内,十几位“宝妈们”正在集中精力做着手工活,几位孩童正在旁边玩耍,一些打包好的成品将从这里发往国外……
近年来,梅冲湖社区由党组织搭台,积极探索“社区合伙人”众治模式,立足小网格、融入微服务、发挥大作用,不断统筹整合资源,促进基层治理效能提质增效。
“社区合伙人” 创新社区服务新模式
天天在家带孩子,能不能把闲暇利用起来?送完孩子上学了,妈妈们能不能发挥余热做些手工活……走访社区时,梅冲湖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甄杰就经常听到居民类似的询问。
“能帮就帮一把,这是我们社居委的责任,况且‘宝妈们’是特殊的群体,这样的群体如果能充分调动起来,那也将发挥不错的社会效果。”甄杰和梅冲湖社区党总支经常为此展开讨论,研究方案。
梅冲湖社区创新方式方法,广发招募令,吸引优质“合伙人”入驻社区,引导辖区“外来者”就地转化为“合伙人”。以党员为核心打造“巾帼就业工作室”,累计解决60多名宝妈的工作问题,上半年承接订单30万元,60万件手工件发往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
在“巾帼就业工作室”,这里还打造了“爱传万家就业帮扶”工作站,年开班16次,年培训489人,就业率70%。不断增加了辖区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书记信箱” 助推社区治理升温
“既让群众得便利,又让群众得实惠,这才是基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梅冲湖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甄杰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梅冲湖社区,每栋单元楼下都设立了“书记信箱”,收集居民意见建议、建立需求清单,每月组织召开“在职党员理事会”,商讨解决居民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今年以来,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24个,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98条。真正实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推动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发挥红色引领作用,将开发区“满天星”计划与红色小管家结合,强化网格触角,将辖区均高33层的85栋楼划分为44个小网格,实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补服务模式,目前累计走访10660户,帮扶就业困难家庭11户。
“梅烦恼工作室” 破解急难盼愁难题
为充分解决居民诉求,长丰(双凤)经开区梅冲湖社区从群众最关注、最迫切的问题入手,通过“线上+线下”、“走访+接访”等方式,广泛收集征求群众意见诉求,让小区支部书记“沉下去”,居民民意“浮上来”,依托小区党群服务站打造了“梅烦恼民情解忧工作室”,切实提高了民主协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居民成为小区的主人,真正参与到社区治理决策过程中,公正公平公开解决事关群众的“关键小事”,做到“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让居民提议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目前,在社区的牵头协调下,已解决滁河干渠防溺水护栏网安装问题、冠徽苑北门人行道道板砖破损问题、小区内电瓶车上楼问题等民生实事3件。
以服务“解题” 落实落细为民服务
梅冲湖社区,常住人口约3.8万,面对老旧小区常见的房屋漏水、电瓶车上楼等难题,“梅烦恼”民情解忧工作室应运而生。该工作室自2023年8月成立以来,已成为居民解决烦心事的“避风港”。
工作室会聚老党员、社区干部、红色小管家及居民骨干12人,他们以丰富的经验和坚定的政治立场,深入社区、倾听民声、调解矛盾。从王先生家因邻居安装空调导致的渗水纠纷,到张先生家外墙渗水难题,再到张阿姨家门口的小广告困扰,工作室成员均迅速响应,实地走访、耐心协调,成功化解了一系列矛盾。
在解决渗水问题时,工作室不仅关注表面修复,更重视长远规划,确保居民利益得到根本保障。对于小广告问题,则采取清理与预防并重的策略,维护社区环境秩序。
未来,梅冲湖社区将继续依托“梅烦恼工作室”,深化基层治理创新,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效能,让矛盾化解于萌芽,让和谐之风遍吹社区每个角落。
李晨昕 许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