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商报
2024年09月09日
美丽安徽
第2版:

铜陵市实现人大代表联络站全覆盖

长江大保护彰显“人大担当”

守护人用竹竿拍打水面,江豚就闻“讯”而来,嬉戏江水间。这样的人豚和谐相伴的动人画面,在铜陵市郊区大通镇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内生动展现。记者日前随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市县人大行”集中采访调研活动在铜陵市了解到,该市探索创新人大代表联络站网络体系,在长江沿线大保护中彰显“人大担当”。

“人大代表+河长”,常态化巡查长江

“你看!江豚来了!这头小家伙,才两岁多,而这里最大的一头江豚已经有20多岁了。”大通镇一位守护长江江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随着长江沿岸的环境越来越好,有水中“大熊猫”美誉的长江江豚数量稳步增加。

铜陵市大通镇长江和悦洲上的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首座利用半自然条件对白鳍豚、江豚等进行易地养护的场所。长江大通段流域面积7平方公里,长3.4公里。而自然保护区的主体部分就位于铜陵市大通镇和悦洲与铁板洲之间的夹江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我们这里,是我们的骄傲,守护江豚,保护长江,更是光荣的使命和艰巨的任务。”大通镇人大主席戴丽丽说。

近年来,大通镇人大通过开展“代表行动”等工作,在生态保护、长江禁捕等方面主动作为,助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实现双赢。“大通镇现有市级人大代表3名、区级人大代表26名、镇级人大代表59名。通过积极探索人大代表联络服务站‘1+10+N’模式,‘1’指的是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加上10个村(社区)联络点和2个网络平台作为辅助,我们打造了具有区域特色联系选民的网格化阵地体系,将工作触角向基层延伸,服务向一线前移,问题一站式解决。”戴丽丽介绍说,近年,当地组织人大代表依法开展了5次长江保护专项监督活动,并通过建立“人大代表+河长”巡查机制,组织辖区11名人大代表常态化巡河(江),通过“河长制”实现“河长治”。同时,人大代表深入选区中的渔民群体,开展渔民帮联“暖心行动”,助力455名退捕渔民实现转产安置等,有力保护了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

人大代表联络站全覆盖,走在全省前列

人大代表联络站是代表联系群众的重要阵地,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平台。2023年,按照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代表履职平台建设的意见,以“建设标准化、运行制度化、活动常态化、服务特色化”为目标,铜陵市全面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目前,在市级建成代表联络总站,在县区建设4个中心站,在乡镇、办事处建设50个联络站,在村居建设联系点,构建“1+4+50+N”的四级网络体系,实现市域范围站点全覆盖,走在全省前列。

“站点全覆盖,确保群众可以随时找得到代表、说得上话、办得了事。”据铜陵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就地就近、多级联动、助推发展”的原则,将全市3299名五级人大代表编组进站、接待选民、走访群众,构建五级人大代表同声发力的组织体系。这些站点通过“线上+线下”“站内+站外”“固定+流动”等多种方式,确保代表呼声有着落,群众诉求有回应。目前,各站点开展活动367次,接待来访群众1200余人次,收集各方面意见建议1400余条,办结1300余条。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武鹏 文/摄

安徽商报社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镜像  
2024-09-09 铜陵市实现人大代表联络站全覆盖 2 2 安徽商报 c1098854.html 1 长江大保护彰显“人大担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