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商报
2024年12月07日
美丽安徽
第3版:

皖西遍地真羽绒

六安羽绒及制品经营主体超千个 年出口额超2亿美元

12月6日,时令大雪。

初冬的暖阳照在厂房上。位于六安市裕安区固镇镇的安徽旺达羽绒有限公司内,数台约10层楼高的高绒机发出巨大的轰鸣,雪花般的鹅毛在高绒机内部被高高吹起,又纷纷落下。现年53岁的总经理沈廷奎站在厂房中央,两眼紧盯着羽绒被吹起的高度。

“飘得越高,品质越好。”沈廷奎说。

两个月以前,皖西白鹅的养殖户迎来收成,白鹅被统一宰杀后,鹅肉加工成美食,羽绒被处理装袋,等待拉去羽绒厂进行加工。根据行业里的一般估算,原料毛中可用的绒朵其实很少,100公斤原料毛才能生产出13公斤成品羽绒。

沈廷奎介绍,羽绒的生产包括分毛、水洗、脱水、烘干等一整套复杂流程,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分毛和水洗。进高绒机,是羽绒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在原料毛到成品羽绒之间,就是羽绒企业的“竞技场”。

水洗设备类似一个大型的洗衣机,需加入羽绒洗涤剂,再进行初洗、漂洗等程序,通常要清洗8到16次,目的是去掉油脂、尘土和异味,让每朵绒都高度洁净。

而约10层楼高的高绒机,则将取自当地皖西白鹅的鹅毛高高地吹起,原料毛中的毛梗、杂质在这里完成分离,加工完成的高品质羽绒才会进入实验室检验环节。

“羽绒原毛的来源不同,品质、价格也各不相同,要看鹅的品种、产地及养殖时间而定。皖西白鹅的原种,绒质细腻,触感舒适,色泽明亮清爽。”沈廷奎从打包好的羽绒里随手掏出一把,“你来感受一下什么是好货,这种轻柔的质感和蓬松度。”

沈廷奎2005年进入羽绒行业,七年后在镇里头一批建起羽绒厂。如今,他的厂子一头连接各地养殖户,另一头连接遍布海内外的羽绒服厂家,规模也在一步步扩大,年生产成品羽绒600吨、原料加工1200吨,产值近亿元。

近期,沈廷奎常常在手机上刷到“以丝代绒”的劣质羽绒服相关新闻,一些不法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使用“飞丝”“吊包绒”“手感绒”等非羽绒材料填充羽绒制品,这些材料在外观和手感上与真正的羽绒相似,但保暖性能差。有些公司甚至将棉、丝和绒混合,生产出成本极低的填充物,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和市场公平竞争环境。

这让沈廷奎忧心忡忡。“羽绒产业链条长,从孵化、养殖到制品,有相当技术含量。我们这个行业,短期看天气,长期靠质量,讲究的是个诚信。市场要靠大家来维护,自己心里要有一杆秤。”沈廷奎说。

“重质量、守信用”是沈廷奎建厂之初就牢记的原则。 “几十道工序,每一道都马虎不得,只有每道工序都做到极致才能保证加工出优质羽绒。”做一床羽绒被通常需要1.4到1.8公斤的羽绒,而羽绒服的填充量一般在100克到300克之间。“这个重量是掺不得假的。以95%的高品质白鹅吊绒为例,每公斤可以卖到1600元左右,不弄虚作假照样可以赚到钱。”沈廷奎说。

在羽绒原料生产方面,中国拥有丰富的鹅鸭养殖资源。其中,皖西以丰富的羽绒资源、成熟的加工技术和良好的市场口碑,成为中国羽绒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仅固镇镇现在就有大大小小羽绒羽毛企业近百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6家,省、市级龙头企业近10家。六安全市羽绒及制品经营主体则超千个,产品远销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羽绒业年产值超百亿元,年出口额超2亿美元。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徐宏博

安徽商报社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镜像  
2024-12-07 六安羽绒及制品经营主体超千个 年出口额超2亿美元 2 2 安徽商报 c1063523.html 1 皖西遍地真羽绒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