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上午10点零5分,尊界超级工厂冲焊101会议室里挂着一个电子倒计时牌:
“距930会战目标仅剩91天13时54分43秒”。
计时牌上,时间全部用红字标出。上方则是那句著名口号印成的横幅:“一切为了尊界,为了尊界的一切”。
2025年6月18日,尊界S800宣布量产。两周之后,“活力中国调研行”走进装配1800台智能机器人的尊界超级工厂。
这时候的超级工厂已经枕戈待旦。一天以前,官方公布的数字是S800已经“大定6500台”。
3.6g和8g的差距
尊界S800是华为鸿蒙智行体系迄今推出的最贵车型。
“6500台是什么概念呢?劳斯莱斯2023年全球销量为6032辆,迈巴赫S级2024年中国市场销量为12449辆。”站在总装线的终点,一位尊界购车顾问告诉元新闻。在他背后,刚刚驶向总装线的S800将无人驾驶,驶向位于一公里以外的销售点,交付已经开启。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在尊界发布会上说,华为是将三十多年来在通信技术,包括芯片、软件、硬件、算法、AI等一系列的能力,以及近十余年来在消费电子领域所积累的产品设计、产品体验、质量服务等能力,赋予江淮和华为实现理想的可能。
江淮汽车董事长项兴初以“两个一切”回应:“一切为了尊界,为了尊界的一切”。
为了造出百万豪车,“超级工厂”历经磨练。尊界超级工厂负责人魏大卫讲了一个例子,车在涂装油漆之前,车身一般都有清洁度标准,一般而言,车表面污染物,包括灰尘、油污的标准是7g到8g之间。“但华为的要求是4g,江淮最后做到3.6g。”
“有人问我,3.6g跟8g能有什么差距?”魏大卫告诉元新闻,“那我就会问,五星级宾馆和三星级宾馆又有什么差距?所谓豪华感,就是失之毫厘。”
“失之毫厘”的背后是“差之千里”。尽管只有几克,产线却要从设计端、工具开发端和过程控制端减少瑕疵缺陷的产生,在环节转换过程中减少污染物的介入。“要求特别严格。”
为了掌控这种“毫厘之差”,尊界超级工厂打造了一个基于华为iDME工业数据模型驱动引擎与华为数据云底座。“相当于在数字世界里,又再造了一个尊界工厂。”
这个实体尊界工厂的“数字孪生”,每秒钟要采集整个工厂的30万条数据,以保证自己同步更新。这也使得整个产线随时可进行可视化、数据化追溯。
“以前的产线,一个人忙不过来,就让另一个人搭一把手——现在可能完全行不通——因为搭手的人根本就通不过前一个人的工具包的身份验证。”
930会战目标,事关尊界S800的量产进程。项兴初的“两个一切”,有一种破釜沉舟的孤注一掷,也包含着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新能源车企的“时间表”
皖车的另一位大佬,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已经在今年3月的闭门沟通会上,用三小时划出一道生死线:第四季度必须盈利。以至于他在今年的每次公开露面,都要被追问,“Q4到底能不能盈利?”
“Q4”和“930会战目标”,都是笼罩车企的关键“时间表”。
压力是扑面而来的。
但是,两个人还要面对一张更大的“时间表”。
中国汽车市场的“价格战”,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在2023年全面爆发,并持续至今,已成为汽车行业最引人注目的热点,其激烈程度、波及范围以及对行业竞争格局的深远影响,前所未有且难以估量。
行业内卷,所有车企都要“穿越火线”。但是穿越了火线的,也不见得就是最后胜利者,按照新能源汽车革命“上半场电动化、下半场智能化”的观点,可能也就是拿到“下半场”的门票。
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今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说,“如果说上半场的电动化是改善性的,下半场的智能化则是颠覆性的。”
他还说,以前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来衡量汽车行业发展速度,从今年开始,可能要用高阶智驾普及率来衡量汽车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因此,安徽也提出要“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中心”。产业规模的量级跃升当然重要,但是风向已经变了,产业的提质增效迫在眉睫。
站在这一历史转折点上,华为入皖,和奇瑞合作“智界”,和江淮合作“尊界”的布局,尤为关键,在过去十年皖车的大事件中,意义直追蔚来入皖。
向上卷穿越火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评价尊界S800批量投产,“中国汽车科技创新、品牌向上的一次重要突破,对安徽省乃至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有标志性重要意义。”
实际上,皖车中的高端产品正在涌现。除了尊界S800填补国内超高端智能电动汽车空白;蔚来ET9也成为全球首款智能电动行政旗舰轿车,也是我国首款搭载“线控转向”技术的量产车型。
不能忽视的还有基础设施的建设。蔚来在7月9日宣布,第1000座高速换电站正式上线。尽管李斌被媒体广泛诟病“亏掉1300亿”,但他在蔚来十周年被问到“过去十年最后悔的是什么”时竟然说:
“最后悔就是没有布更多的换电站。应该从2022年、2023年每年都布2000个站,那现在我就有10000个站。”
7月6日,李斌和财经作家吴晓波在蔚来先进制造新桥二工厂进行工厂直播。一位企业家在直播间提问:
“如何看待价值、价格和内卷对行业带来的风险和机遇?”
吴晓波回答:任何行业能卷说明还有上升空间,有活力。“中国企业的卷必须要有一个原则和底线,要像蔚来就在往上卷。”
李斌则表示,“忽略品质、产品是走不远的。”
不要因为往上卷空气稀薄、收效慢、难度大就往下卷,往下卷是血海;向上卷,穿越火线。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梁巍 常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