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私自下塘、不结伴摸鱼、不盲目救人……”近日,合肥经开区高刘街道沈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传来朗朗童声,20余名暑托班学生正齐声背诵防溺水安全口诀。这场由合肥经开区优秀志愿者主讲的“关注生命教育,防止意外伤害”宣讲活动,聚焦防溺水、出行安全、校园霸凌、女生安全四大领域,为乡村青少年送上暑期“安全必修课”,系经开区“我爱我家,我爱合肥,礼让文明”先进典型进社区系列活动之一。
“咱们村去年就有孩子在塘边玩差点滑倒,多亏路过的大伯及时拉住。”主讲人以村民熟悉的案例切入,结合沈塘村头、灌溉渠等实际环境,通过相似场景溺水案例视频,让孩子们直观感受风险。“不私自下水、不盲目施救”等“六不”原则在反复念诵中深植心间,13岁的刘梓轩抢答“找竹竿、喊大人”的施救方法,现场互动气氛热烈。
教育片中,未成年人违规骑行电动自行车引发的事故画面,让教室瞬间安静。主讲人结合沈塘村“双向单车道多、农用车辆密集”的特点,强调“未满16岁禁骑电动车”的法律规定,叮嘱“骑车不载人、夜间开大灯、过路口左右看”等细节。针对暑期出行,他特别警示:“网上‘高薪工作’要核实,出远门必告家长去向”,将安全防线从家门口延伸至远方征途。
“被人起外号、故意推搡也是欺负人。”纪录片里的校园场景,让不少留守儿童感同身受。主讲人援引2025年教育部最新数据——“全国中小学霸凌事件发生率同比增37%,超60%受害者选择沉默”,鼓励孩子们“不做沉默者”:“受欺凌后立即告诉父母老师,可向路人求救,绝不独自承受。”现场,“不做霸凌者”的齐声宣誓,让“邻里互助”的乡村传统转化为对抗霸凌的力量。
“上车拍车牌、实时发定位,睡前检查门窗”,主讲人从乘车、宿舍、社交、网络四方面传授实用技巧,现场演示“弯腰拽臂挣脱法”,同学们还交流起“快递单撕信息、陌生链接不点”的网络安全心得。
据悉,合肥经开区将持续推进此类安全课程进村入校,让“行至学堂”等暑托班成为孩子们的“安全港湾”。阳光下,沈塘村的稻穗与孩子们一同拔节生长,安全知识的守护为乡村少年的成长之路筑牢了坚实防线。
通讯员 刘自建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