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商报
2025年09月01日
美丽安徽
第4版:

利辛,牛!

——第十八届(2025)牛业发展大会在利辛举行

8月29日,农历七月初七,当人们还在葡萄架下沉浸于牛郎织女的情话,而在皖北利辛,一场新时代“牛郎织女”的盛会——第十八届(2025)牛业发展大会在这天拉开序幕。

一场首次落户长三角的“牛业”盛会

8月29日,利辛县每一条路都流淌着热情。在利辛县的亳州新能源学校,以“笃定信心稳生产、降本增效促消费、创新赋能谋发展”为主题的第十八届(2025)牛业发展大会隆重开幕,这是该会议首次落户安徽,也是首次在长三角地区举办。

大会开幕式上,进行了一系列干货满满的签约和成果发布。华西牛区域繁育推广与全产业链开发签约、肉牛相关领域合作签约,数字为凭,信诺千钧;“好牛好肉品牌培优”认证实施团体标准发布、通辽肉牛价格指数发布,为全国肉牛产业发展插上腾飞翅膀;2025中国农民丰收节“强农报国·乡村振兴我助力”系列宣传报道之养牛达人展示、“养牛模范、纺织女工”评选结果公布,不仅让来自全国多地的乡村振兴“领头牛”绽放高光时刻,更让为利辛县纺织产业发光发热的“织女”们闪亮于舞台之上。

会场内,氛围热烈;会场外,优质农产品市集人头攒动。2025牛羊肉美食大赛也在这次大会上正式启动,市集上,牛肉串、牛肉汤香气扑鼻,令人垂涎。来自亳州各地的200余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展销的仙桃、蜜薯、粉皮、薹干让人目不暇接,传统的五香牛肉、香辣牛肉琳琅满目,参芪牛肉等药膳牛肉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这牛肉非常棒!”在亳州市蒙城县的赢财牛公司展位前,浙江湖州的许先生一边品尝牛肉,一边告诉记者,家里养了两万多只羊,慕名来到这次牛业发展大会,就是想寻找更多商机。

第十八届(2025)牛业发展大会由中国畜牧业协会、亳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亳州市农业农村局、利辛县人民政府、芜湖市弋江区政府承办,为期两天。开幕式后,还举行了牛业高质量发展主旨报告会、专题报告会、互动交流、好牛好肉产销对接专场会等活动,行业领袖、专家大咖集聚一堂,分享肉牛育种、数智养殖、牛肉品鉴、全产业链发展等前沿动态。

亳州是全国黄牛主产区,下辖的利辛、蒙城、涡阳三县都是全国黄牛生产大县,被誉为中原“黄牛金三角”,现有规模牛场720家,肉牛饲养量38.6万头。其中,利辛县肉牛存栏9.09万头、出栏5.89万头,规模养殖场达358家。

“一头牛”牵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利辛养牛历史悠久,上世纪90年代,利辛、蒙城、涡阳三个相邻县开始发展黄牛产业,“黄牛金三角”名声由此而起。

利辛有丰富的秸秆资源。2023年以来,利辛率先落实安徽省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理清“牛思路”,制定“牛规划”,绘制“牛地图”,保障“牛饲草”,招引“牛龙头”,把支部建在“牛背上”,全县上下牛劲十足,牛产业发展风生水起。牛肉不仅在安徽畅销,更销往长三角等全国各地。

在位于利辛县望疃镇的安徽欣浩翔食品有限公司牧场内,看到智能推料机器人过来,一头头健硕的和牛、华西牛和西门塔尔牛“哞哞”地迎了上来——智能推料机器人的到来,预示着牛儿们该吃饭了。“我们这台智能推料机器人今年7月份上新,可以自动上料,我们还上新了智能环控系统……”公司生产经理王笋的介绍中,“智能”含量极高。安徽欣浩翔食品有限公司已在利辛县建成6个现代规模数智化牧场,以“种、养、加、销、消、服”六大支撑为核心,公司构建起了涵盖肉牛养殖10万头、贸易20万头、屠宰及深加工10万吨,配套55万吨专用饲料、100万吨秸秆饲草料及50万吨有机肥的全产业链体系。

从“会养牛”到“智‘慧’养牛”。利辛县搭建“徽牛云”大数据平台,90万头牛带上“智能耳标”,全链条数字化养殖管理,肉牛出栏缩短20天,综合提效20%以上。利辛县深耕“种好粮、养好牛、做好菜”战略,力争到2027年实现全县肉牛出栏30万头、全产业链产值300亿元,打造为区域重要的肉牛种源供应基地、绿色数智化养殖基地、精深加工基地和高端优质牛肉产品供应基地。

“‘牛在利辛养、吃在全中国’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利辛县委书记张吉明表示,利辛将借此次大会,全方位展示肉牛良种繁育、智能养殖、全产业链发展等方面的成果,推动形成“牛在利辛养,吃在全中国”的“利辛牛肉”品牌迈向更广阔舞台。

“我们正在利用牛血生产细胞培养基、血清等生物试剂耗材。”在位于利辛县工业园子胥大道上的吉诺生物医药技术(安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的介绍,让我们还看到牛产业的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

一个新时代“牛郎织女”的精彩故事汇

第十八届(2025)牛业发展大会上,表彰了10名“养牛模范”,还表彰了10名“纺织女工”。在利辛,人们亲切称养牛户为“牛郎”,而纺织女工则是名副其实的“织女”。现代肉牛、纺织服装是当下利辛县两大主导产业。

十多年前,利辛县还深陷纺织产业“小而散”的困局——500多家企业分散经营,产品局限于丝网、纱门等低端领域,竞争力较弱。为破解这种困境,有着拓荒牛一般韧劲儿的利辛人积极推动产业转型,以智能化改造串联产业链。利辛县雪纺纺织有限公司引进智能化涡流纺纱机,将纺纱效率提升近30倍,年产能突破10万吨,国内高端纱线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2024年,利辛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厘清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轻纺服饰产业集群为重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让“一块布”焕发新生机。在安徽翰联色纺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展示各类纺纱色卡,目前企业原液着色技术已涵盖可分辨颜色4300多种,凭借独创的“纺前染色”工艺,改写了传统纺织业“先纺纱、后染色”的百年流程,不仅实现了无污染、能耗低等优势,还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翰联色纺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新技术的运用,相较于以往能耗降低了50%。利辛县还积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为纺织服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以涡流纺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纺织服装产业“老树发新芽”。利辛县的伯希和、翰联色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现“小树变大树”;“纱、布、染、衣”全产业链发展,让“独木变森林”。2024年,全县纺织服装产值超130亿元,增长58.8%,获评“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县”,被国家发改委定为“特色优势产业”试点县。

紧扣“一头牛”“一块布”主导产业,利辛县还坚持“工商文旅”融合,努力擦亮“养心利辛”新名片,将牛文化+旅游、纺织文化+旅游巧妙结合,打造了“森林·湿地·牛”音乐节、“绿野仙踪萤火虫之夜”等文化IP,探索创新“跟着赛事去旅行”“跟着庙会去旅行”模式,拐角街徽牛美食文化街区汇聚了多家牛肉主题餐饮店,新时代“织女”故事在这片土地上广为流传。

记者手记:1965年建县的利辛县,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利辛县上下围绕“凝聚一家人共识、做好样的利辛人”理念,立足县情,脚踏实地,笃定信心,往好处想,向远处看,从当下干,养出了一头头发家致富的肥牛,织出了一片片五颜六色的布匹,利辛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巨变。了解了利辛的故事,你就会被利辛人老黄牛般的奋斗品格,拓荒牛般的拼搏精神,孺子牛般的服务情怀所深深感动,不禁竖起大拇指赞上一句:利辛,真牛!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刘勤利 通讯员 汝雪枫 耿伟伦

安徽商报社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镜像  
2025-09-01 ——第十八届(2025)牛业发展大会在利辛举行 2 2 安徽商报 c1102604.html 1 利辛,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