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商报
2022年04月26日
美丽安徽
第02版:

中国科大物理学院“80后”教授荣星:

科研大部分时间是找“为什么失败”

本报讯(通讯员 刘爱华 王敏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胡霈霖 ) “80后”的荣星,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长江学者特岗教授、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中科院青促会优秀成员。由于研制顺磁共振谱仪取得的成果,获得第二届中科院“科苑名匠”荣誉称号和2015年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特别奖(排名第四)。

荣星依托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致力于发展高精度自旋量子控制及其应用研究,利用自主研制的磁共振装备,针对电子自旋物理体系的特点,发展量子最优控制方法,系统性解决了限制自旋控制精度的诸多不利因素,实现了目前国际最高精度的固态自旋操控。国际上首次利用单自旋体系观测到宇称时间对称性破缺现象,为实验研究非厄米量子物理提供了崭新的平台。

2001年进入中国科大就读,荣星的专业是物理。大三时进入杜江峰院士实验室,接触到磁共振技术,萌发以此为研究方向的想法。

聊到科研话题,荣星笑谈“失败”:“按几个按钮就出现想要的东西,那是不可能的!教科书上看到的那些伟大成果,那都是成功的事和成功的人。对科研工作者来说,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要面对实验失败,经历各种挫折,然后大家熬夜去找‘为什么失败’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在科研工作中,荣星始终感觉“有一个隐形的在场者的比较”。在他看来,“科学研究就会有互相比较,无论是科研进展,还是科学问题的解决程度,或者我能达到的高度等等,同行的比较会体现出研究者的价值。科学研究是很严肃的事情,同行之间特别是我们跟国外同行之间,会有非常激烈的竞争。”

“整个青年科学家群体在这样的竞争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我相信这是这个时代、这代人的责任与义务!”荣星说,“我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跟我的老师那时候相比,现在我们的科研条件好太多了!所以,这一代青年科技工作者真的是很幸运的,从国家政策层面起,就获得了大力度的支持!”

多年来,荣星在导师杜江峰院士的坚定支持下,专注自主研发磁共振核心技术和装置,作为核心骨干完成我国首套 X波段和W波段脉冲顺磁共振谱仪的研制。相关谱仪已开展产业化,打破了国际厂商的长期垄断局面,目前用户包括中科院化学所、清华大学、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等科研院所。相关电子学硬件形成一系列指标国际领先的电子学器件产品,已经被国际同行(德国马普所和多特蒙德大学等)所使用。

谈到这些,荣星说:“基础科研通常很难去直接对应到能解决咱们老百姓一个痛点,但是它着眼于未来,让国家未来有多样性!生产力提高了,一些未来的科技储备能到什么程度,这是基础科研存在的意义,它也能够去解答一些终极的科学问题。”

“我们会有一些成果,它可能进入到应用状态。比如我很高兴可以看到十几年前做的一些原理样机,通过团队长期不懈努力,变成即使不是技术物理专家也能用的好仪器。

更重要的是这个东西原来是进口的、非常贵,维护艰难。”荣星说,“我们的科研不能‘等’,我们要尽自己的努力,让自己做的一些科学仪器能够去服务于兄弟院校的其他专业老师的科学研究,希望能够帮上同行们。”

“着眼于未来,我希望未来的研究生们有开阔的大局观、开阔的胸怀,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对科研工作有正确的认识。当我们的物质条件方面达到一定高度,精神状态也要与之匹配,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荣星说。

安徽商报社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镜像  
2022-04-26 中国科大物理学院“80后”教授荣星: 2 2 安徽商报 c900829.html 1 科研大部分时间是找“为什么失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