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商报
2022年05月30日
美丽安徽
第03版:

可以关注了解 不必恐慌担忧

安徽感染专家:我国暂时不存在猴痘本土传播的风险

自2022年5月7日英国发现首例猴痘病例,截至5月25日已有英国、葡萄牙、美国等共22个国家报告235例确诊和57例疑似病例,引起全球高度关注。世卫组织称猴痘病毒已发生人际传播。很多市民对此也是极其关注,担心可能不慎感染上猴痘。“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发现人类感染猴痘病毒以来,我国一直没有相关病例报道,如今在防疫封控等措施的情况下,暂时不存在本土传播的风险。”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张振华教授认为,可以对猴痘病毒关注了解,但完全不必恐慌担忧。

猴痘病毒主要传染源为啮齿类动物

猴痘因为有一个“猴”字,很多人认为猴子是传染源,但其中间宿主不仅仅是猴子。“最早是1958年在猴子身上发现,那时的命名习惯是根据首个发病病患、动物,或首个发现病毒的医生来命名的。”张振华介绍,其实猴痘病毒的主要传染源是啮齿类动物,包括松鼠、土拨鼠等,都可能携带这种病毒。

猴痘病毒于1958年首次发现,人类感染猴痘是在1970年刚果的一名9岁男孩身上首次发现,此后大多数猴痘病例发生在刚果、中非和西非,并且逐渐增多。2003年,首次非洲外的猴痘疫情爆发于美国,与进口的土拨鼠有关,该次疫情共造成70多例猴痘感染者。

“猴痘以前也在其疫区以外的地方出现过,不过病例非常少。”张振华告诉记者,在中国至今未见有关本土猴痘病例的报道。

主要由破损皮肤及黏膜进行传播

“很多人关注猴痘,担心会传播,可能是因为当前正值新冠肺炎疫情以及不明原因儿童肝炎暴发,而猴痘症状又与可怕的天花有相似之处。”张振华介绍,新冠病毒和天花病毒是经呼吸道传播的,目前报告的病例显示,猴痘病毒在人际间大多经过密切接触传播。

“主要是因为密切接触,由破损皮肤或黏膜传播。”据介绍,猴痘病毒需要先进入人体的血液,经由血液在人体内入侵细胞,因此经由损伤皮肤、黏膜接触传播是它的主要传播途径。

传播方式不同,也决定了传染性不同。有别于呼吸道传播的难以控制,“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密切接触的传播方式,容易被切断、控制。”聊天、聚餐等等,都不属于密切接触。

虽然也有报道猴痘病例在男男同性恋者中被发现,也有病毒在呼吸道中被检出。“但并没有科学证据证明,性行为会造成猴痘病毒的传播。”张振华介绍,是否经呼吸道传播,目前也并不清楚。

天花疫苗对猴痘有一定防范效果

由于RNA病毒的遗传不稳定性,新冠肺炎病毒在不断变异。但猴痘病毒为DNA病毒,其相对稳定,且变异少,又以密切接触传播为主,这就决定了猴痘病毒的传染性可能远低于新冠肺炎病毒。

张振华关注到,目前已公布的十余个猴痘病毒序列,与以前的病毒序列相比,变化不大。

由于猴痘(monkeypox)与天花(smallpox)在名字上都带有“pox”,发病时人体会产生疱疹,而且都属于正痘病毒属,不少人担忧猴痘病毒进一步传播会不会带来大规模感染的风险,甚至担心猴痘是天花“换了个马甲出现”。

“猴痘与天花同属一大类,算是近亲,但密切接触的传播方式,决定它没有天花的传染性那么强。”张振华告诉记者,由于既往猴痘病例局限于刚果等少数国家,中国没有出现过猴痘病例,所以国内没有研发相关疫苗。

不过猴痘病毒与天花病毒属于同一种属,经过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感染有一定防范效果。

对“老病新发”猴痘不必害怕

作为DNA病毒,猴痘病毒稳定,且密切接触的传播方式,使其传染可控。张振华认为,市民不必过于恐慌,且我国并非猴痘疫区,在当前因新冠肺炎采取的封控措施下,以及大家都养成了保持社交距离的习惯, 目前本土暂不存在猴痘传播风险,较大可能不会引起下一个大流行暴发。

不过他也提醒,猴痘作为旅行传染病的一类,从境外回国人员,一旦出现皮疹及发热症状,要及时就医,如实告知流行病学史;与确诊病例及疑似病例有接触者,进行必要的自我隔离,防范输入风险。

“猴痘病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即使未接种疫苗、体内没有特异性抗体,自身的免疫力也可以消灭掉猴痘病毒和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张振华介绍,即使感染,大部分患者也可以自行痊愈。

张振华表示,猴痘病毒为“老病新发”,相比较新冠肺炎病毒,人类对猴痘有充分了解,可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市民对其关注了解,医疗机构做好技术储备,就可以了。”

戴睿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汪漪/文 周继龙/图

安徽商报社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镜像  
2022-05-30 安徽感染专家:我国暂时不存在猴痘本土传播的风险 2 2 安徽商报 c907848.html 1 可以关注了解 不必恐慌担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