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烧伤是指12周岁以下儿童受到热力、电能、放射能和化学物质等引起的皮肤损伤,根据小儿生长发育阶段分为五期:新生儿期(出生-28天);婴儿期(满月-1周岁);幼儿期(1-3岁);学龄前期(3-7岁);学龄期(7-12岁)。小儿烧伤多见于幼儿和学龄前儿童。特别是1-4岁小儿。小儿烧伤的发生率约占烧伤总人数的50%。烧伤原因,以开水、火焰和稀饭烧伤为多见。小儿烧伤死亡率我国报道约为18%,美国报道为30%左右,常见的死亡原因有休克、败血症、肺炎及心肌炎等。还有很多小孩子烧伤时就会哭闹,其实烧伤和烫伤的原理基本相同,都会导致皮肤表层受损,烧伤分为轻度、中度烧伤和重度烧伤,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出现烧伤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如何避免该类事情的发生呢?
一、烧伤原因
小儿本来就天性好动,小儿烧伤一般都是家长对于小儿疏于管理,也没有很好的放置各种危险物品,例如生活中常见的热水壶、火、电器、化学药品等,一旦小儿接触极有可能发生烧伤,而小孩相对于大人来说,同等烧伤面积小儿更容易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等,最终导致休克,并且,小儿的抵抗力和成年人是没办法比的,很容易发生创面感染,最后导致全身感染和败血症。而烧伤的原因主要分为下面两种:
1、热力因素:包括火焰、热液、热金属等,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家长没有放置好热水壶小儿不小心碰倒,或者给小儿洗澡的时候还没有添加凉水小儿不慎掉入水中,还有天冷过后给小儿灌注热水壶,热水壶盖子没有盖好或者没有包裹足够的隔热布料,还有大人常常忽视的一点就是抱着小儿吃饭,小儿伸手去抓拿刚刚上桌的菜盘,这些情况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烧伤原因,还有一种大家容易忽视的原因,就是在夏季的时候小儿在没有家长看护的情况下,接触到室外被太阳灼晒的金属物品,也会造成轻重不一的烧伤;
2、理化因素:小儿对于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所以家里面的危险品必须妥善保管,包括我们常用的洁厕灵、石灰、烧碱这些物品一定不能放置在小儿可以接触到的地方,同时电触烧伤近年来也是不断的出现,家长最好安装防触电插线口,同时注意小儿的行为,尽可能的将危险扼杀在摇篮之中。
二、小儿烧伤的临时处理办法
小儿烧伤既然时有发生,那么家长也需要了解一些临时急救办法,处理后尽快带小儿去医院进行治疗,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二次伤害。
1、热液烧伤:立刻用凉水冲洗小儿热液接触部位,待温度降低过后,小心的脱下热液浸湿的衣物,或用剪刀剪开衣服的袖子、裤腿等,避免烧伤部位被衣服撕扯造成二次伤害;
2、火焰烧伤:如果是轻微的火焰灼伤,比如接触到火焰造成皮肤起水泡的,立刻用凉水进行物理降温,如果出现衣物着火的,家长需要立刻脱下小儿着火的衣物,如果不能脱下的立刻使用水或者衣物盖灭火焰同时立刻带上小儿去最近的医院进行就诊;
3、化学烧伤:一般的化学烧伤如上面提到的洁厕灵这一类的需要立刻脱去小儿接触到化学物质的衣物,同时使用大量的凉水冲洗,尽可能的冲掉表面的化学物质,最好不要用手去搓洗小儿的创面,这样非常容易让受损的皮肤出现脱落或创面增加。如果是发生生石灰烧伤,必须先用毛巾等擦去表面的生石灰,然后再使用大量凉水冲洗。
4、电触烧伤:小儿发生电触烧伤,家长第一时间需要断电,如果不能断电的最好使用木棒,塑料棒等挑动小儿使其远离电源,然后立刻带上小儿去最近的医院就诊。切记一定不可以在小儿触电的时候大人因为心急直接去抱或者拉小儿,这样会导致家长也一起触电。
三、小儿烧伤面积计算方法及烧伤分级
小孩烧伤面积可通过手掌法和九分法计算,具体如下:
1、手掌法:手掌法就是其单掌面积约为自身体表面积的1%,以此估算烫伤面积,一般较粗犷;
2、九分法:因小儿头大腿短,随年龄增长,逐渐向成人身材过度,其面积计算为:头、颈部视作体表面积的9+(12-年龄)%,双上肢18%,躯干为26%,臀部、会阴和双下肢为46-(12-年龄)%。一般用九分法和手掌法评估小孩的烫伤面积。评价烫伤严重程度除面积因素外,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烫伤的深浅度,浅度烫伤相对较好,一般不会落疤,如有水泡,则认为至少是Ⅱ度烫伤,可能形成疤痕。
小儿烧伤根据面积、深度及合并症进行分类,具体方法如下:
1、轻度烧伤:面积5%以下的Ⅱ度烧伤;
2、中度烧伤:面积5%-15%的Ⅱ度烧伤或5%以下的Ⅲ度烧伤;
3、重度烧伤:面积16%-25%的Ⅱ度烧伤或面积5%-10%的Ⅲ度烧伤;
4、特重度烧伤:面积25%以上的Ⅱ度烧伤或10%以上的Ⅲ度烧伤。
无论面积大小,若合并吸入性损伤,皆属于重度损伤,可危及生命。烧伤分类主要根据患儿全身情况病情进行分类,并非反映患者预后情况。
四、小儿烧伤并发症有哪些?
小儿烧伤最可怕的除了一开始的小儿失液、疼痛等,还有最危险的就是并发症,所以家长还需要了解小儿烧伤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从而在发生烧伤后配合医生对烧伤小儿进行针对性治疗,这样既可以避免并发症对小儿的伤害,又可以减少后期因为不了解小儿烧伤的并发症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从而让家庭带来永远的伤痛,以下就是主要的三种并发症:
1、早期可引起休克、脑水肿及肾脏衰竭或心脏衰竭,若合并吸入性损伤,可引起呼吸道梗阻、窒息,最终导致死亡;
2、烧伤面积较大,创面感染可引起脓毒血症,导致全身性感染,危及生命;
3、后期并发症为瘢痕增生,引起关节部位功能障碍、畸形,常见功能障碍。
五、如何治疗小儿烧伤
在小儿发生烧伤后如果不带小儿去医院进行系统的治疗非常容易出现创面感染,导致脓毒血症、败血症等情况,同时也可能因为处理不到位出现肢体畸形等,严重的会危及小儿生命健康。接下来就告诉各位家长医院是如何正确处理小儿烧伤的:
1、补液治疗:根据小儿失液情况进行补液,避免引起电解质紊乱及休克情况发生。并通过补液适当输注营养物质,防治渗液过多导致营养物质缺乏;
2、药物治疗:根据小儿的体质以及药敏实验选择不同的抗生素,可以有效控制烧伤部位的感染,同时注射破伤风,防止小儿发生破伤风;
3、手术治疗:对于三级烧伤的小儿,伤口结痂后需要立刻进行去痂手术,避免自然愈合后出现瘢痕或者瘢痕增生造成畸形或者功能障碍,同时进行植皮手术,选用自体皮可以使伤口快速愈合同时避免瘢痕和瘢痕增生的发生;
4、其他治疗办法:如果小儿的创面出现脓性物质那么就可以使用湿敷、半暴露法或浸浴法去除,这样可以避免创面形成脓痂容易形成感染。
六、对于小儿烫伤家长认知存在的误区
1、认为烧伤只是皮毛损伤
局部烧伤会引起全身性反应,小儿烧伤面积10%以上,就有引起休克的可能。烧伤后心、肺、肾、胃肠等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2、烧伤后不用冷水冲
经常有烧伤后涂抹酱油、牙膏、面粉的,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在烫伤伤口上涂抹未经消毒杀菌的任何东西,其实只是徒增伤口感染的机会,对烫伤创面的恢复没有好处。烧伤后应立即用冷水冲洗半小时可带走创面热量,减少水泡形成。
3、用酸碱中和法缓解
有人主张酸烧伤用碱中和,碱烧伤用酸中和,这从理论上说是对的,但实践中不可取,因酸碱中和会释放大量热能,更加重创面的烫伤,应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4、在创面上涂药
烫伤了立即在创面上涂药,是不可取的,烧伤后应立刻用流动的水冲洗创面的同时及时就医。
5、烧伤后不吃“发物”
很多家长认为烫伤后,不能吃“发物”。 但是鱼、虾、肉类含有高蛋白,韭菜等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有利于创面愈合。
七、如何预防小儿烧伤的发生
1、加强对于家长的防范意识教育工作,家长也要自学关于危险品的存储办法,防止小儿能够接触到危险品;
2、对于加重的热水壶、火炉、暖手袋、电熨斗要妥善放置在小儿无法接触到的地方,同时要严加看管小儿,尽量不要让小儿单独处在一个地方;
3、进行小儿洗澡的时候改变习惯,养成先加冷水再加热水调温的好习惯,这样可以避免小儿不慎掉入热水中;
4、对于小儿的教育也需要重视起来,比如打火机、火柴、酒精等易燃物品要告诉小儿危险性,最好是自己把这些物品保管起来,不要让小儿接触,对于电器、插线板等不要让小儿去触碰;
5、加强应急办法教育,对于家长和小儿来说都很重要,家长在发生险情的时候要保持冷静,用学到的应急办法快速处理过后并送小儿到最近的医院就医。
李晓露(作者系阜南县人民医院职工)
本文不代表本报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