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商报
2023年02月04日
美丽安徽
第5版:

立春柳新日,学做砚田牛

◎陶妍妍

2月4日立春,癸卯年才算真正到来。

从今天开始,才正式进入兔年。满大街的各种兔兔玩偶、窗花、装置,很多从去年圣诞就已上岗。这会儿蒙了灰、褪了色,还有些被塞进垃圾桶。兔大仙真要来了,没见着自己多受欢迎,怕也有两三分寥落。

得原谅我们,人类就是靠着这股子比学赶超的兴头不断进步,我们称之为:希望。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一年四时之始。立,是“开始”;春,代表着温暖和生长。

立春之后,大地开始解冻,蛰虫逐渐苏醒,鱼儿在薄冰下游动,鸭子也开始搅动起春水。“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

农耕时代,立春的习俗很多,如吃春饼、打春牛。总结起来,就是吃饱了赶紧下地干活。其实立春还有个重要习俗,是许愿。阳气渐长,万物复苏,你也得振作呀。

于是,摸出一本2019年的手账本。别担心,全新的。

我曾是个特别喜欢许愿的人,总爱在课本的犄角旮旯里写满鼓励自己的话,“下次考试一定细心”、“下周一定不睡懒觉”。完不成就继续写,人类最不能丢失的就是希望。

我爸每次都摇头,“无志人常立志,有志人立常志”。

我这个契而不舍爱许愿的毛病,后来转化为热衷买手帐,每年会提前很久精挑细选出新年的手帐,想象着一开年就列出详细的学习计划和写作计划,日拱一卒,必有大成。结局就是攒了一抽屉新本子。

是从哪天开始放弃“立志”“许愿”的?我也不清楚。大约就从突然有了中年心境开始吧。

很久以前在《菜根谭》里读过一首诗:“春色为人间之妆饰,秋气见天地之真吾。”年轻时的自己与《菜根谭》气脉不通,写的是啥,一点文采没有。直到见识了一些人间哀乐,才懂得,老僧只说家常话。

一年看起来很长,细分只有四季。一生看起来不短,细分不过三个阶段。

从出生到成年,是不断学习成长的阶段,在那些被“被照顾”的岁月里,人生大事主要由他人料理,日子多是满园春色,也可以全心全意做自己。

进入社会,找到工作,成家立业,人生又被匆匆划去三十年。前半段还有梦想,后半段更需忍耐。儿女要养,父母要孝,人人一样,没有谁过的更容易。在那些“被依赖”的岁月里,甜就是苦,苦亦是甜。

据说人生的第三段,才是个体的“黄金年代”。此时生命成熟,智慧圆融,人情也很练达。更重要的是,终于开始了解自己了,不再纠结,充满勇气,想想就挺美。

前几日和一朋友聊天,他说自己心态上已躺平。但这种躺平不是放弃,而是觉得自己找到了清晰的人生轨迹,甘愿变成一粒种子,耐心地发芽生长。这个比喻真好。

古代文人有“惟砚作田”的说法。意思是,文人无田地,视笔墨为生,把砚台当作田地。若想在砚田有获,亦需日日耕耘。

齐白石有一枚印章,刻以“砚田老农”四字。他曾将自己比作“砚田牛”。即便人到晚年,依旧日日作画。老人曾说,“三日不作画,笔无狂态”,意思是,画画也重在日日耕耘,就像农夫耕耘田地,只有勤奋坚持,才能有所领悟。

“芭蕾女王”谭元元有过一段采访,她说,“人的一生很短,只够把一件真正热爱的事做好。”

愿新的一年,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真正的热爱。立春柳新日,学做砚田牛。

安徽商报社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镜像  
2023-02-04 2 2 安徽商报 c957707.html 1 立春柳新日,学做砚田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