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高达1.41亿人,中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家。为了引导广大市民树立防护意识,培养健康生活习惯,3月17日,由合肥天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特别支持的商报社区行走进合肥经开区莲花社区柏树郢居委会,通过开展糖尿病普及和义诊活动,帮助广大市民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此外,在健康“微课堂”环节,医生针对糖尿病患者在生活、用药及胰岛素注射技术操作等方面,列出参考清单,帮助他们充分认识到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
“我们平时上班比较忙,没时间带老人去医院,正好商报社区行开展这样的活动,赶紧带老人过来看看。”家住合肥东海徽园的居民汪女士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母亲就出现视力模糊的情况,原本以为是正常的视力老花,通过当天检查才发现,原来是高血糖引起的。汪女士表示,在家门口举办这样的义诊活动,对居民来说简直太方便了。来自天麦生物宜糖诊所的医生丁华介绍,糖尿病患者病史如果超过5年以上,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几率比较高,如果患者血糖一直非常达标的情况下,发生视网膜病变的时间,可能远大于5年的时间,甚至可以不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果糖尿病患者合并肾脏病变,发生视网病变的时间也会明显的提前,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同属于微血管并发症的范畴之内,如果已经合并肾脏病变,提示眼底的血管也会存在问题,可能要比没有肾脏病的患者,出现视网膜病变的时间更加提前。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在义诊现场注意到,大部分居民对健康生活、提前预防以及对食品含糖控制的意识比较薄弱。今年67岁的王忠荣餐后2小时检测的血糖值为22.6mmol/L,“我知道自己血糖和血压有点高,所以每天都按时吃药呀,为什么血糖值还这么高呢?”对此,天麦生物宜糖诊所的医生建议老人立刻到医院就诊,并且对用药量进行调整。除此之外,医生针对生活、用药、血糖监测及胰岛素注射技术操作等方面,挨个进行讲解,针对每位居民的不同情况,给出指导性建议,叮嘱他们日常注意事项,极大地提高了社区居民健康意识。
健康课堂支招如何远离“小糖人”
数据显示,中国每十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人患有糖尿病,并且发病率正在逐年递增,愈发年轻化。令人感到担忧的是,我国仍有46.5%的糖尿病成年人患者未被诊断且不知道已变身为“小糖人”。那么,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及筛查方法有哪些?如何树立正确的生活习惯呢?本期活动现场,来自天麦生物宜糖诊所的医生姜亮带来精彩的科普“微课堂”,针对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糖尿病病因如何形成,以及如何预防,做出了详细的解读。“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姜亮介绍说,在确诊为Π型糖尿病之前,大多数人根本没有任何症状,这成为早期发现糖尿病的一大阻碍。
那么早期无症状,普通老百姓如何进行筛查呢?据了解,从国家卫健委公布的“糖尿病防治核心信息”来看,健康人群从40岁开始每年都需要检测1次空腹血糖。如有危险因素之一的人群,30岁以后每年测一次血糖。即使是没有任何不良习惯的年轻人,也最好要养成定期监测血糖的习惯。姜亮强调,长期慢性高血糖可导致包括视网膜、肾脏、周围神经及大血管病变在内的多种慢性并发症,可引起失明、肾衰竭、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截肢等严重后果。本次科学课堂针对糖尿病的特点、糖尿病的饮食疗法、运动疗法、日常注意事项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等相关知识进行了讲解,使社区居民了解糖尿病的防治知识,如合理的膳食、适当的运动、戒烟限酒、避免超重、肥胖,促进了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信心。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周梅
通讯员 徐芸 李梦月 徐萍萍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