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银四”春招季到来,各行各业也再度掀起如火如荼的“抢人大战”。3月12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国寿集团、中国太平、平安产险、平安人寿等险企已率先开启2023年春季校园招聘。在行业整体呈现“缩员”的态势之下,今年险企招聘依然延续“科技人才热”的趋势,在各家险企的春招中,科技人才持续升温。
广发“求贤帖” 金融科技人才受青睐
3月春暖花开,险企招聘也进入“小阳春”。记者梳理发现,国寿集团、中国太平等保险集团公司,平安人寿、平安产险等头部险企,以及多家中小险企发布春季校园招聘信息。
从发布的招聘岗位来看,各家险企的人才需求覆盖了多个热门学科,包括金融、保险、管理、市场营销、精算等专业,还包括法律、农学、医学等专业。
具体来说,国寿集团旗下8家单位总部和下属机构提供的相关岗位,涵盖营销管理类、金融科技类、管理培训生类等诸多类别。中国太平释放的职位超过了100个,包括市场营销、经营策划、运营支持、信息科技等。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风险管理、销售类岗位需求旺盛外,各大险企纷纷侧重科技类人才的招募。从各家险企的招聘信息可见,多数险企设有金融科技相关岗位,包括软件产品研发、测试开发、数据分析等。该类岗位主要面向计算机、电子信息等信息科技类,适合有相关专业背景的毕业生。
对于科技类人才备受险企青睐的现象,零壹智库特约研究员于百程表示,传统金融机构人员结构中,以金融人才为主,而数字化业务中,则需要科技与金融的复合型人才。观察金融数字化的水平或潜力,数字化人才的情况是一个重要维度。比如,在《保险科技“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就提出信息科技人员占比超过5%的目标。尽管险企求贤若渴,但业内人士坦言,保险业金融科技人才仍存缺口,需要解决供需失衡等问题。
险企与高校联推“订单”培养模式
广撒网,但逮到科技大鱼难,多家头部险企显然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将目光对准高校,以期通过校企联合的“订单”培养形式,解决人才短缺问题。
上周五,泰康人寿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出“领泰计划”。双方将在人才培训、人才招聘、学术活动及课题研究等四个领域拓展合作。而此次签约是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校企合作探索行业转型路径的重要举措。
2022年4月份,平安人寿就已经春江水暖,捷足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际金融研究院联袂打造了“平安人寿驻皖人才培养基地”。
平安人寿相关负责人坦言,双方建立针对企业人才培养的长期合作关系,是借助中国科大国际金融研究院突出的管理、营销等系列课程及强大的师资力量,搭建特色培训体系,助力平安人寿安徽分公司保险代理人队伍转型,迈向高质量发展。
校企联合,是否能真正解决险企金融科技类人才缺口?某险企相关负责人表示,与高校签订人才培养计划,是一个双赢的尝试。能在保证人才素质的同时,弥补部分人才短缺。
“但因高校学生在校接受教育周期长且职业规划不确定性大,短期来看,并不能完全保证企业用人需求,这一模式需要时间来验证。”安徽财经大学金融保险系主任李加明教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