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商报
2023年07月20日
美丽安徽
第3版:

办好群众身边“微小事”“红色小管家”让社区服务更有温度

从陌生到熟悉 暖心问候托起“家门口”的小幸福

今年以来,安徽各地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创新治理方法,提升治理效能,处处呈现出和谐温暖的氛围。为了打造家门口的服务阵地,着力办好群众身边“微小事”,合肥市包河区常青街道金寨南路社区持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通过选优、建强,充分发挥“红色小管家”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实现居民“下单”,社区“接单”,着力提升小区精细化治理水平。通过多向发力,用好“红色小管家"队伍,划小治理单元,将党建的“红色力量”融入到千家万户,让民情走访有温度、信息搜集有力度、社区服务有温度。

“您好,是‘红色小管家’吗?我是住在30栋的居民,需要帮助!”今年2月的某一天,“红色小管家”吴咏玲收到了一位居民打来的求助电话,缘由是90岁的丁奶奶子女不在身边,又因为腿脚不便,无法下楼买菜。丁奶奶忽然想到不久前,红色小管家曾来家中走访,留下过电话号码。老人马上打电话给吴咏玲,不一会,吴咏玲拎着新鲜的蔬菜来到老人家中。“真的太谢谢你了,社区有你们‘红色小管家’真好!”丁奶奶连声道谢。其实在小管家日常工作清单里,类似这样的为民服务还有很多很多。

回想2022年9月,位于金寨南路社区二楼会议室里气氛热烈,吴咏玲在这里参加社区举行的“红色小管家”上岗仪式。与吴咏玲同期上岗的还有另外12名红色小管家。不知不觉,在岗已经快满一年时间,吴咏玲感触比较深,“从被排斥到被接纳,从陌生到信任,我觉得小管家的工作内容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收集民情民意、入户走访、协调邻里矛盾、对政策进行上传下达……吴咏玲笑着说,她收获了居民一长串点赞和肯定。“2022年,社区围绕构建‘小区党建指导员+党组织书记+红色小管家’的小区治理体系,通过党员自荐+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开展‘红色小管家’招募工作。”金寨南路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史先扬介绍说,通过围绕政治素质、协调能力、群众口碑等方面,按照小区党组织推荐、社区党组织初审、街道党工委把关、区级联审等,最终确定人选。

据悉,金寨南路社区全面推行结对帮带培养机制,由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进行“老带新”,针对“红色小管家”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分阶段、有重点地对“红色小管家”进行帮带指导。推行“红色小管家+社区小管家”结对入户模式,充分发挥“红色小管家”丰富的工作阅历优势和社区“小管家”年轻活力优势,合力做好小区治理等工作。

从一个人到一个团队

“红色小管家”谱写基层治理新格局

服务好群众的每件小事,都是关乎民生的大事。面对群众日益多样化、品质化的服务需求,一系列痛点和难点问题也摆在面前。工作最初的那段时间,“红色小管家”杜瑞萍有些不适应,“虽然一直生活在这里,但是对于未来工作计划还是有些迷茫。”为了帮助“红色小管家”缩短上岗“磨合期”,金寨南路社区党委组织开展聘任仪式暨岗前培训会,围绕选配目的、工作职责、考核办法、治理创新等内容对“红色小管家"进行岗前培训,围绕收集社情民意、解决群众诉求、做好为民服务等多个方面对“红色小管家"进行业务辅导。

此外,社区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同时采取“网格员+小管家”结对入户的模式,开展传帮带活动,快速提高小管家履职能力。“上岗以来,‘小管家’主动亮身份、亮职责,在助力疫情防控、环境治理、纠纷调解、信访维稳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史先扬介绍说,明确“红色小管家"日常巡查走访、重点信息采集、民情民意收集、环境治理、志愿服务等职责清单,强化工作责任落实。对“红色小管家”在党建工作、小区信息维护更新、楼栋微信群管理、小区重点人群走访和小区巡查等5个方面工作的频次、时间等情况进行量化打分,实行一季度一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作为兑现“红色小管家”工作补助的主要依据。

截至目前,金寨南路社区“红色小管家”已有效上门走访居民1800多户,搜集民情民意100余条,摸排建立重病、残疾、孤寡、独居困难群众重点人群台账270余人。已协助解决矛盾纠纷、设施维修、绿化修复、违建拆除、飞线整治等问题100余个,提供就业、老年助餐、托幼等多方面便民、为民服务200余次。如今,随着红色身影越来越多,红色队伍越来越壮大,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件得到了解决,生活更顺心,更安心。

杨莉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周梅 文/摄

安徽商报社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镜像  
2023-07-20 从陌生到熟悉 暖心问候托起“家门口”的小幸福 2 2 安徽商报 c984478.html 1 办好群众身边“微小事”“红色小管家”让社区服务更有温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