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商报
2024年09月09日
美丽安徽
第4版:

将AI融入非遗传承合肥中学生获全国大赛最高奖

用喜欢的方式展示传统文化魅力 让新科技成为非遗传承的好伙伴

将AI融入非遗传承合肥中学生获全国大赛最高奖

“终于等到你,传承者!我是出生于皮影戏的智慧龙影,它曾带给人们无尽的联想与欢乐。”当你经过时,摄像头捕捉到身影,幕布后即发出声音,你可以在镜头前以手势操作皮影人偶枪来剑往、上下翻腾,沉浸式体验非遗传人的成就感。日前,在第二十五届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智能博物赛项中,合肥市第五十五中学新校的杨陈子骞与彭浩然的创作脱颖而出,斩获初中组的全国冠军。据了解,作为“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教育示范校”,科技创新是该校的办学特色,千余名学生围绕“礼·智”的核心理念,全面发展的同时发挥特长,认真学习,快乐成长。

首次参加全国大赛即拿大奖

据了解,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是面向中小学生的一项有传统、有规模、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活动,面向全国中小学生提供交流展示平台,培养探索精神、激发创新热情,全方位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智能博物是这几年才有的新赛项,这也是他俩第一次参加全国性的大赛。”许峰业是杨陈子骞与彭浩然的科技指导老师之一,见证着这两名14岁的少年一路过关斩将,在3个月的时间里,从区级比赛开始,冲进了全国决赛。

两位少年对人工智能都非常感兴趣。“小学的时候就很好奇,不过那时没有接受过专业指导。”杨陈子骞接触得早一些,去年参加了2023年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实践活动,作品入围了AI交互设计项。

两人在市级比赛、省级比赛均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决赛。7月24日、25日全国大赛在浙江诸暨举办。“比赛共有四个任务,前三个都是现场编程,进行图片分类等。”杨陈子骞思路清晰,分析比赛内容,有的放矢,“第四个任务是重头戏,需要利用硬件与软件,将传统文化传承与人工智能相结合。”

二人充满信心地开始准备,但首先就面临一个艰难选择。五千年文明创造了无数的中华文化瑰宝,留下了精彩的剪纸、皮影、编制、刺绣等传统民间艺术。选哪项传统文化作为创作主题?

巧思妙手让非遗体验更沉浸

“我们有这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感觉很自豪,也忽然有了责任感,想为传承出一份力。”指导老师许峰业与刘兵指导他们综合考虑可操作性、效果等,在剪纸与皮影之间斟酌,最终确定了皮影。

皮影也是杨陈子骞的建议。除了皮影戏能呈现非常好的光影效果,他还希望能将AI人工智能引入到皮影的传承。

“皮影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曾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国家级非遗。”杨陈子骞了解发现,皮影的制作、保存、学习都有极高的难度,也给传承带来了挑战。“了解越多,对皮影越喜爱,我们的传统文化真的非常有魅力。”杨陈子骞说,“我们个人能力有限,但这个思路也许能引起更多关注。”

杨陈子骞买来了皮影、幕布、箱子等材料,将操作皮影的木棍安装在舵机上,卡入箱子内,与彭浩然进行了程序编辑。“通过最简单的操作,得到沉浸式体验,人人都可以表演皮影戏,是我们的目标。”他们通过程序设计,化繁为简,实现了在摄像头前“动动手指,以手势控制舵机,随心所欲地进行皮影表演”。

在大赛中,两人的创意及流畅的操作惊艳了评委。每组展示要求在3分钟内完成,他们配合默契,2分多钟完美地展示了作品“智慧龙影”。“龙”的灵感则来自于学校的校徽图案。

“礼·智”教育开拓孩子思维

“通过这场比赛,我明白了要胆大心细,有想法就去干,只有长期坚持才能有结果。”杨陈子骞说,自己对机器人有兴趣,觉得它很神奇,“那我就想,还能怎样让它更神奇。”

从4月份参赛开始,两人利用大课间及放学时间,在许峰业与刘兵的指导下,每天训练1至2个小时。比赛虽然占用了时间,但并未影响到二人的学习,许峰业表示:“有兴趣比什么都好,他们会科学分配时间,主动学习。”

据介绍,科技创新是合肥市第五十五中学新校的特色。“学校以文化人,以‘礼·智’为核心理念,打造‘活力教育 礼智新校’的品牌。”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还建立了球类、艺术类、文学类、非遗类、科创类等10多个社团,其中科创类社团2个约20多名同学,每个孩子都学习3~4项课程,包括AI交互设计、AI艺术生成等,“这些课程提高了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解决能力,扩宽了孩子们的思路与眼界。”仅2023年以来,该校获全国及省、市、区级奖项就达百余人次,其中7件作品在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实践活动中获“全国优秀作品”,学校被中科协评为“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教育示范校”,是全省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学校。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汪漪 实习生 胡紫迪

安徽商报社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镜像  
2024-09-09 用喜欢的方式展示传统文化魅力 让新科技成为非遗传承的好伙伴 2 2 安徽商报 c1050428.html 1 将AI融入非遗传承合肥中学生获全国大赛最高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