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商报
2024年09月09日
美丽安徽
第4版:

安徽科技学院农学院教授黄先忠

以农业科技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教育部公示2024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拟表彰对象名单,拟表彰全国模范教师717名,安徽科技学院农学院教授黄先忠名列其中。

1998年走上工作岗位,黄先忠扎根教学和科研一线,在三尺讲台默默耕耘,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以农业科技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用心育人 讲好每一堂课

“您做科研严谨认真、为人师知识渊博、生活中平易近人。整个本科阶段,您是我最敬重、最具影响力的老师……”这是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庞慧芳写给黄先忠老师的信。毕业多年,黄老师的精彩授课依然让她印象深刻。

在黄先忠看来,站稳三尺讲台、讲好每一堂课是教师的首要工作。作为教学名师,他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紧跟学科发展前沿,注重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润物细无声。遗传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与带头学科之一,是高等院校生物学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学生觉得“难”的课程。“基础理论、知识点不易理解,很多同学总觉得学不好遗传学课程。”

黄先忠走上讲台以来,一直从事遗传学课程的教学,他时刻关注学科前沿,将最新的知识融进课堂教学,让沉闷的课堂灵动和鲜活起来。每年国庆节放假期间,恰逢诺贝尔奖颁奖的时段,他第一时间梳理当年诺贝尔奖项中与遗传学领域研究相关的研究成果,分享给学生。“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试管婴儿”“基因编辑”……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青蒿素在疟疾治疗中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黄先忠在课堂上重点分享了屠呦呦的科研故事。

“从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来看,这个做法不仅明显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很好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动力和求知的热情。”在他和团队教师的努力下,遗传学先后成为校级一类课程、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和重点学科,也是同学们喜欢的课程。

多年来,黄先忠先后承担本科生8门和研究生9门课程的教学,多次获得教学质量优秀奖。他培养的很多学生毕业后成长为行业领域的拔尖人才,学生李超被南京农业大学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潜心科研 成果丰硕

科研是教学的基础与保证。从教至今,黄先忠在承担大量的教学及管理工作的同时,从未放松过科学研究。他的研究领域集中在植物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科,先后承担国家及省部级10余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其中1项为优秀青年基金(新疆联合),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和面上、863、973和国家转基因专项共6项国家级课题。

多年来,黄先忠先后在Nature Genetics、Trends in Plant Science等杂志发表SCI论文30余篇;在遗传、植物学报、作物学报等中文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3项。2021年11月,黄先忠作为第二完成人参与的项目“水稻高产与氮肥高效利用协同调控的分子基础”荣获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

践行科研育人理念,黄先忠指导大学生“挑战杯”多次荣获校、省级奖励。为了鼓励学生和青年教师勇攀农业科研高峰,黄先忠个人捐款筹集30万元,设立金种子培优基金,目前已奖励业绩优秀的青年教师4名和研究生10名。

2019年从西部边陲新疆石河子大学返回安徽,黄先忠就立志回报家乡。作为凤阳县人大代表,他充分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带领团队踊跃参与科技扶贫,助力乡村振兴,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服务“三农”相结合,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与高新企业联合开展安徽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他把论文写在江淮大地上,写在生产实践中。

多年来,他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淮优才卡(B),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二),获第九届中国侨界贡献奖二等奖,安徽科技学院党委授予其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颁发突出贡献奖。

通讯员 陈晋 实习生 高捷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媛媛

图片由安徽科技学院提供

安徽商报社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镜像  
2024-09-09 安徽科技学院农学院教授黄先忠 2 2 安徽商报 c1050429.html 1 以农业科技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