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双向奔赴”兴皖强企向新而行
2025年6月26日,兴业银行合肥分行将迎来成立19周年。十九载初心如磐,步履铿锵。多年来,该行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以创新驱动发展,用责任书写担当,将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深深镌刻在江淮大地,倾力助推安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兴业银行合肥分行锚定科技金融“首位赛道”,充分发挥“商行+投行”、“资金+资本”优势,着力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持续强化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金融支持。截至目前,该行服务科技企业客户超1.2万户,科技金融贷款余额突破560亿元,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全面赋能安徽经济腾飞。
“技术流”变“现金流”
助力专精特新“小巨人”实现关键跨越
在安徽某科技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批批高端实验耗材正有序装车,发往全国各大科研机构。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快速成长的背后,离不开兴业银行合肥分行的精准、有力的金融支撑。
随着研发投入持续加大,企业曾一度面临流动资金周转压力。兴业银行合肥分行获悉需求后主动对接,在深入调研企业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的基础上,创新运用迭代升级的“技术流”授信评价体系,为其精准匹配3500万元综合授信,有效缓解了企业在建设期与投产前期的资金压力。该行持续关注企业发展,当企业在安庆启动新项目建设时,再次提供5亿元授信支持,以“全周期陪伴”模式助力其从“创业新秀”不断成长壮大。
针对科技企业常因研发周期长、轻资产等特点遭遇融资难题,兴业银行主动求变,创新构建独特的“技术流”授信评价体系。该体系突破传统依赖抵押的模式,从企业专利质量、科研实力、技术壁垒、成长前景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估,成功将技术“软实力”转化为融资“硬通货”,实现“知产”变“资产”,有效破解科创企业的融资难题。
为将科技金融“首位赛道”落到实处,该行将其纳入“一把手工程”,着力打造匹配新质生产力企业发展需求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在已成立的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基础上,该行建立“三专”体系和“六单”机制,同时分行获批设立总行级科创金融(合肥)中心,并在合肥高新区、经开区与芜湖高新区成立三家科技支行,织密服务网络。以建设特色化科创信贷评审机制为关键抓手,设立专职审批团队,简化流程、提升时效,满足不同生命周期科技企业的多元化融资需求。
从“单一信贷”到“综合金融”
陪伴科技企业迈向更高质量发展
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既要支持从0到1的突破性创新,也需关注科技企业的持续金融需求,不断升级产品体系和服务模式。安徽某化学试剂研发、生产和销售企业的成长历程,正是兴业银行合肥分行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生动写照。
成立初期,该行提供1800万元项目贷款支持其厂房建设;投产后,又投放15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助力经营周转;当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并启动B轮融资、筹备上市的关键时期,该行与其签订“共同成长计划”,联动集团子公司兴业国信跟投落地股权直投3000万元,为企业注入强劲动力。这一“股贷联动”的综合金融服务案例,成功获评“安徽省科技金融十大优秀范例”。
上述案例是该行服务科技创新企业的缩影。为精准匹配科技型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金融需求,兴业银行合肥分行创设了“兴科贷”产品品牌体系,旗下16款专属产品精准对接企业所需。
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质效,需要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合作。该行积极运用“圈链思维”,携手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产业协会等,构建开放合作生态:联合国元证券举办“资本市场并购重组高峰论坛”、联合省商务厅举办“全省外经贸领域融资服务对接会”、联合新站区管委会举办“金融产品发布会暨科技金融生态联盟启动仪式”,并着力打造集资本流、资金流、信息流于一体的“科创企业家俱乐部”平台,构建“融资+融智”综合服务体系,持续强化对科创企业的支持力度,为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企业攀高向新提供强劲金融动能。
时代大潮奔涌向前,奋楫逐浪勇攀高峰。站在成立19周年的新起点,兴业银行合肥分行将始终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精耕细作科技金融“首位赛道”。从支持创新种子破土萌发,到陪伴科技幼苗茁壮成长,再到助力创新大树枝叶繁茂,该行将持续以金融活水滋养科创沃土,为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和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兴业力量。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张金霞 通讯员 唐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