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商报
2025年09月07日
美丽安徽
第4版:

秋日札记

■高眉低看

米肖

汪曾祺老先生言:等鸡头米老了,夏天就过去了。上周,出差外地。宴席上正有一道清蒸鸡头米。饭罢,见剩在那里可惜,我与前辈一人抓一把,以餐巾纸包了,一路走一路嗑,嗑至房间尚有小半捧。

回庐,天真的凉下来,仿佛迎来一次新生。夜来散步,天上灰云滚滚,欲雨未雨。草丛中无数油蛉车马喧喧地鸣叫,衬得秋夜尤为静谧。

一到了秋天,似乎万物都有了归处。

心里一下落了定,做什么事都从从容容的,不怕晚,亦不赶早。

上午花在厨房的时间,大面积缩减。坐沙发上,拽过老花镜,重新打开一本书。

一人午餐,吃得简单。倒用心做了一道蔬菜汤。一根胡萝卜,一块老南瓜,分别切薄片,稍微淋一点菜籽油,同姜丝一道煸香,倒入煨罐中,小火慢炖。再撕一大碗莲花白,薄油炝炒,去除菜腥气,盛起备用。切两小只铁皮西红柿丢入汤中,取其酸,亦可挤点柠檬汁。小火咕嘟二十分钟,汤汁红红黄黄,绚烂养眼。视觉上澄澈惊艳,想必滋味不差?临起锅前,投入莲花白,大火猛攻。顺时针搅拌搅拌,让南瓜糊化。适量盐调味即可。

汤汁酸甜适度,用来泡饭,一绝。冰箱里存有的鸭子烧板栗,懒得再热。午餐,就着半罐蔬菜汤,吃下大半碗米饭,偶尔挑一二藕片哒哒嘴而已。且蒸了几只紫薯,预备饿时充饥。

第一次做鲜蔬汤。以后还可改良,放白萝卜、山药、西芹、洋葱等。以及西餐南瓜汤,改日一试,并非不可以。再添一味新鲜百合,肯定可口。

多年前,应邀前往艾青先生故乡。到得迟了,饭点已过。酒店自助餐厅陈列出的所有海鲜、蔬菜,均凉透。一年四季,一向虚寒的胃无法消受凉菜,吃下去非常不舒服。逡巡一周,唯有一锅蔬菜汤尚温。舀一碗,一饮而尽,颇为可口。汤中食材皆为大路货,无非莲花白、西红柿等。今天,凭记忆复刻成功。胡萝卜、莲花白、西红柿的甜,全部释放至汤中,对于一个无汤不欢的人,真是天堂级别享受了。

一个血脂、尿酸超标的人,基本上挥别挚爱的肉汤、蘑菇汤了。也是一憾。可是,我不还是创造出了美味的蔬菜汤吗?生命枯萎的过程,也是不断学会克制的过程。人类最不朽的本领,便是创造,且自得其乐。

命运不让人继续饕餮肉汤,那么,蔬菜汤一样美味啊。命运不能拿我们怎么样。

说到底,人,就是要活得兴兴头头的。以后,还会往蔬菜汤中加鸡蛋、汆瘦肉片。如此,蛋白质、维生素都有了。

前后花去无数夜晚,断断续续读完《富士日记》《日日杂记》。

原来,武田百合子在小姑娘的时代,做过销售,最后因热爱饮酒,干脆去了咖啡馆做招待员。在这里结识了而立之年的穷作家武田泰淳,并嫁给他。从此做了家庭主妇,养了一个闺女武田花。

二十世纪60年代,作家为了避开喧嚣的东京生活,在富士山脚下的山梨县租了一块地,盖起房子,故意连电话也不装。气候宜人时节,夫妇二人便来山居,特意给女儿上了寄宿学校。

是作家丈夫鼓励着她,山居生活时,可以试着写写日记的。当初,决定一家三口都写,结果呢,作家本人只写了十余篇。

十余年的山居生活,百合子一边操持家务,一边记录。原本不曾打算公开的,是武田泰淳突然罹患癌症去世后,百合子花了一年时间重新整理出来,连载时引起极大反响,然后顺利出版。从此,开始了她的“作家生涯”。

百合子的文笔太好了。除了“浑然天成”,我也找不到别的词去赞美她。如同萧红的《呼兰河传》,透着小鸡雏初来人世的天真稚拙,没有丝毫修饰。不是浑然,又是什么呢?

《日日杂记》,是她的最后一本书了。

实则,这两本日记,根本就是一次次死亡练习。

大自然激活了百合子的生命力。山中居住,终年操持家务,且兴致勃勃的,甘心为丈夫当录字员、抄写员、电话员。空闲时,记几笔沿途风景、生活琐屑。一日三餐,不厌其烦做出无数美味滋养丈夫。甚至早餐,也不含糊,一样有饭有汤有菜的隆重。令人叹为观止。

炸鱼糕、炖青花鱼、炖牛肉、盐烤黄鸡鱼、海胆、银鱼、梭鱼干、油浸熏制鲑鱼、鲷鱼、柴鱼花、蟹肉炒蛋……二十世纪60年代,百合子整日烹饪这些优质蛋白,她家伙食可太好了。

酷夏每晚喝粥的我,夜读《富士日记》——这些美味的高蛋白,精灵一样在眼前飞来飞去的,我总是饿。

彼时,她丈夫版税一定很高吧。

百合子的语言了得:连绵的树芽掩住山、溪和丘陵,蒙蒙的,像出了一层汗。比喻超绝。

一个家庭主妇,整日烧饭、奔波,伺候当作家的丈夫,有空记点日记而已。

她写:夜里,满天星斗。极简主义,真好。

她还写:院子里的梅花盛开。开透了,有种整个屁股露出来的感觉。这样的通感,太厉害了。她家的是红梅。梅开半酣最美。白梅、绿梅例外。红梅整个打开,露出长蕊,花瓣红色渐褪,确乎不足观。

真要拜拜她,这神来之笔。

丈夫武田泰淳去世后,她应邀将十余年的日记整理结集发表,一举成名。到了《日日杂记》,前半部分,日子忽地暗淡下来,不曾记过一笔美味,可知她与女儿吃得潦草。居在东京,看看电影、相扑比赛,偶尔旅行,激不起我一点儿兴趣,快要到弃书程度。哪知书末三分之一处,她又回山中小屋短居。纵然不复当年的勃发,只克制着记录友人、后辈亡讯,以及小猫阿球的死。

《富士日记》中,百合子无数次写到夕照、樱花……这短暂即逝的美,连同小小人类的生命,甚至活不过一株赤松。

我们活着,感受美,感受生命之须臾宇宙之辽阔,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倍感珍惜的?

如同《夏洛的网》,孩子们感受到的是蜘蛛、猪两个不同物种间的深情,而我们做大人的,感受到的却是死亡这一课题。

百合子一次次写到友人们的亡讯,下笔克制,并非成名之后的对于语言的熟极而流,而是深刻的节俭。

她写:所谓活着,就是听到别人的死讯。叫你分明听闻自己平静的心跳,并非对于生命的不舍,而是安然接受。

花甲之年的她,一个人从山中辗转去参加深泽(《楢山节考》作者)的葬礼。自己丈夫去世时,深泽也来了。算是还礼吧。

小老太好要强,一个人独自去,独自回。回家寥寥记下几句,倒让我反反复复读几遍。这就是老年的笔触,仿佛抽身事外,一味冷冷白描。她一个人走了很长的山路,找到逝者的家,夹在一堆陌生人中行礼,再默默回来。没有一句感念,大冷有冰的残酷跃然纸上,可是,读出来的,却又是何等深情。

合上书页,不经意窥见扉页上赫然一行小字:致逝去的人们。

真是惊到了。原来,她书写的内核,当真是死亡练习。

他们的女儿武田花,也写了极短的几行字。说是父母相继去世后的某一日,她重回富士小屋,发现成了蝙蝠的天下。她没有赶走这些生灵,回了东京。后来,又去,蝙蝠不再。也是不舍吧,一直拖延着没有将父母的小屋善后。最后,不得已,可能因为租期的关系,终究处理了。

山还是那座山,仿佛不曾有人居过。

唯有星空、自然,是恒久不灭的。人世,一直流变着。但,《富士日记》,与星空一样永恒。

安徽商报社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镜像  
2025-09-07 ■高眉低看 2 2 安徽商报 c1103504.html 1 秋日札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