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光明日报4月16日5版头条报道 说起松材线虫,巡山护林30多年的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桂林国有林场瓦上管护站护林员洪晓春可谓深恶痛绝。别看这虫还没米粒大,却是松树的“头号杀手”。松材线虫病1982年传入我国,相继扩散至19个省区市,导致大量松树枯死,发病迅速,且无有效防治办法,被称为“松树癌症”。2018年4月17日,黄山市人大常委会率先通过《黄山市松材线虫病防治条例》,向这个我国有史以来最具传染性与毁灭性的林业病害亮剑宣战。
以立法的形式保护204万亩黄山松,只是黄山市人大常委会“小快灵”立法的一个缩影。
自2015年新修改的立法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以来,黄山市把保护黄山绝佳生态和历史文化作为推进地方立法的重要切入口,切实结合现实需求,突出彰显地方特色,先后制定12部地方性法规,让流淌千年的徽风皖韵有了法律的刚性保障。
“‘小快灵’立法坚持问题导向,有效避免了法规内容因为过于宽泛不便实施和易于与已有详尽规定的上位法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同时通过专家审查、合法性审查、集中审议等多个立法环节严格把关,加强事后审查,开展定期清理,杜绝‘法律打架’现象发生。”黄山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原主任李原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