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复中心的感统训练教室里,六岁的东东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在老师的带领下上课。教室外,奶奶刁文秀等着接他放学。
刁文秀今年60岁,但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大很多,干瘦。她有一儿一女,东东是他唯一的孙子,3岁时被确诊为“智力发育迟缓”。去年测了一次智商,用刁文秀的说法,“只能达到同龄小孩60%的水平。”
媳妇残疾 孙子也残疾
东东的妈妈也是残疾人。刁文秀老家在肥西农村,当年儿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别人介绍了一个姑娘。结婚前刁文秀就发现,“这姑娘脑子不太好。”再一打听,姑娘的妈妈“脑子也不行”。本想悔婚,但耐不住旁人劝说,又觉得儿子老不结婚不行,稀里糊涂就办了婚事。2015年冬天,东东出生了。刁文秀很快就发现,孙子不太对劲。“抱出门的时候,一直昂着头,往天上看。”
东东越大越“不对劲”。3岁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会说会笑,能背诗会唱歌。东东只会一个人闷头玩,上厕所经常弄一身大便。去亲戚家玩,别的孩子跑跳嬉戏,东东躲在厕所里。有小孩欺负他,他不还手,也不会“告状”。一家人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孩子智商差,后来确诊是智力发育迟缓。”
儿子患病 62岁老伴还在工厂打工
确诊后,一家人一度非常迷茫,不知道该拿这个孩子怎么办。后来村里一个听障孩子的家长建议,可以来合肥做康复。刁文秀全家人搬到了合肥,在春语儿童康复中心附近租了个房子,天天带孩子康复。
经过几年的康复,东东的情况有好转。现在已经能够歪歪扭扭写自己的名字,喜欢在家里玩“过家家”,一个人一会当老师,一会当学生。但比起同龄的孩子,东东依然远远落后,吃饭、上厕所、洗澡、穿衣服,都需要照料。孩子大了,还有了自己的主意。“有时候喊他去洗澡要喊半天,东躲西藏的气死人。”刁文秀就拿棍子在旁边吓唬东东,有时候会管用。
孙子和媳妇智力残疾,儿子又病了。前两年,儿子患上了抑郁症,原来的工作干不了。厂里要辞退他,刁文秀找上门。“孩子从十八九岁毕业就在厂里上班,怎么说不要就不要呢?”厂里重新给儿子安排了工作,干点杂活,但工资不高。东东爷爷今年62岁,在浙江的一家沙发厂打工,一个月收入两三千元,是家里主要的收入来源。“过了60岁厂里不让干了,老头最迟秋天也要回家了,不知道零工好不好找。”
一天认识一个字也是好的
一家五口,就有两本残疾证,儿子的残疾证也正在办理中,刁文秀愁苦不已。去年,实在照顾不过来,儿媳妇被接回了娘家。为了省钱,平时刁文秀几乎不买菜,80多岁的老母亲经常从肥西来,给她带自家田里种的菜。买苹果一次只买两个,一个星期吃两次肉,主要为了给孙子补充营养,刁文秀舍不得吃。有时候会买点排骨,给孩子炖排骨汤。也不是没想过带着孩子回老家,但刁文秀不忍心放弃。她最大的愿望是经过康复,孙子长大了能够生活自理,甚至有一天能自食其力。“哪怕一天认得一个字,一年下来也能认得360个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