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商报
2025年09月07日
美丽安徽
第2版:

白露生凉

□矫友田

“白露”是一个颇具诗情画意的名字。每年公历9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

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凉爽的秋风所代替。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因为白天的温度虽然仍可高达35摄氏度,可是到了夜晚之后,就会下降到20摄氏度左右,两者之间的温差达十多度。因此,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

白露,不仅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时节。此时,我国从北到南,秋收秋种全面展开。东北、华北、黄河流域的大豆、玉米、谷子、芝麻开始收获。各地棉花进入吐絮期,并开始分批采收。西北、黄河中下游地区开始种植冬小麦。

华北地区,在秋收的同时,应抓紧送粪、翻耕、平整土地,及早做好种麦准备。黄淮地区、江淮及以南地区的单季晚稻已扬花灌浆,双季晚稻也要抽穗,更要抓紧气温还较高的大好时机,浅水勤灌。如遇低温阴雨天气,要采取相应的农技措施,减轻或避免秋雨灾害。尤其是华南地区,在这一时节由于受冷空气的影响,容易形成阴雨天气。因此,人们应该抓紧抢收,同时还要做好防雨工作,以防庄稼阴霉腐烂。总之,对于农民们来说,白露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大忙时节。

白露时节,由于昼夜温差大,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夜间冷凝成细小水滴,密集地附在花草树木的茎叶或花瓣上,在清晨太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洁白无瑕。

旧时,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流行白露这天早晨收取露水的习俗。天刚黎明,妇女们起床梳妆打扮,携瓷盘到室外,收取柏叶、菖蒲以及百草、百花上的露水。民间俗信,取白露当日的露水拭目能使眼睛明亮,饮之则可延年益寿。

到了近代,在山东、河北、安徽、四川等地,白露这天,还有为孩童点“天炙”的习俗。大人们清早起床,用瓷器收取草叶上的露珠,和以朱砂或者上等的墨汁,点染小孩额头及心窝,称之为“天炙”,以祛百病。

随着人们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白露“收露水”的习俗早已失传了。与其一同消失的,还有“辞青”的旧俗。

白露时节的“辞青”活动,与清明节的“踏青”活动是相对应的。在古代,人们把白露所在农历八月称为“大清明”,而把农历三月称为“小清明”。白露时节,男女老幼纷纷到郊外观赏秋光。而在福建的一些地区,在白露“辞青”的同时,还有祭扫祖坟的习俗。

“辞青”与“踏青”习俗的寓意是相同的。在娱乐的同时,都不忘祖宗,不仅子孙快乐,也要祝愿先人快乐。

自古以来,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便成为节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白露,作为秋天一个开始收获的节气,自然也少不了各种与饮食相关的习俗。过去,在江苏、浙江、湖南等地的一些乡村,每到白露时节,家家户户都要饮用和酿制“白露酒”。

老南京人则有喝“白露茶”的习惯。白露茶,并不是对某一种茶叶的特有称谓,而是对白露前后所产茶叶的统称。

白露前后的茶树,经过阳光雨露的滋润,正是生长的最佳时节,也是秋茶品质最好的一段时期。白露茶的汤色、滋味,介于春茶和夏茶之间,比春茶耐泡,没有夏茶的干涩苦味,而是有一种独特醇厚的清香,备受老茶客喜爱。

福州地区,白露这天,民间有吃龙眼的习俗。白露时节的龙眼个大,核小味甜,口感好。在白露这一天,老福州人喜欢将龙眼泡在稀饭里,晶莹剔透,诱人食欲。尤其对孩子们来说,他们为了多食几颗龙眼,往往会比平常多喝两碗香米粥。

安徽商报社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镜像  
2025-09-07 2 2 安徽商报 c1103500.html 1 白露生凉 /enpproperty-->